【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陽少陰證咳喘並二便失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6:3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陽少陰證咳喘並二便失禁

 

太陽少陰證咳喘並二便失禁(慢性氣管炎、腸炎、尿道萎縮)

 

葉××,男,68歲。

 

成都市居民,盲人。

 

【病史】患慢性氣管炎十餘年,經常頭昏頭痛,咳喘痰多,不能平臥;其後,二便失禁五、六載,每日大小便約二十餘次,每解小便,大便即出,時稀時秘。

 

成都某醫院曾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併發感染、慢性腸炎、尿道萎縮。

 

經常服用氨茶鹼及多種抗菌素等,病情未見改善,自覺全身發涼,四肢乏力,噁心嘔吐不已。

 

1975年轉某院就診,曾服清熱中藥及抗菌素後,至深夜,忽感心煩,四肢冰冷,大小便頓失控制,神志昏迷約半小時方蘇醒,數日後又出現口眼歪斜,診斷為「面神經麻痹」。

 

經針灸治療,口眼歪斜有好轉,餘證如故。

 

長期病魔纏身,痛苦不可言狀。

 

1975年12月來診,按太陽少陰同病論治,服藥兩月基本痊癒。

 

【初診】時腹痛,每日大便頻繁,常呈灰白黏液;間有秘結,如筷頭狀,臨廁努掙,憋脹難忍。

 

小便淋漓不盡,量少刺痛,欲解而不暢。

 

咳嗽、痰多,稀白。

 

心累喘急,只能半臥;頭昏頭痛,惡寒乏力,四肢清冷。

 

面色蒼白,體虛胖。

 

舌質淡,微紫暗,前半部無苔,舌根部白膩夾黃而厚,脈沉微。

 

此為太陽寒實鬱久,陰邪深結於臟,肺失肅降,腎氣內傷,下焦不固,以致二便失常。

 

乃少陰寒化,兼太陽表實證。

 

法宜內護元陽而散寒,外開腠理而固中。

 

以麻黃附子甘草湯主之。

 

 處方: 麻黃1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甘草15克 四劑 。

 

【辨證】患者早年雙目失明,生活艱苦無人照顧,以致沉疾遷延,病情日益復雜,陰陽及表裏虛實交錯;患者面蒼白,舌質偏淡微現紫暗,苔白厚膩;加以脈沉微,肢冷、惡寒、心累、乏力,顯係心腎陽衰,氣血不足。

 

應屬陰、寒、裏、虛,病入少陰之證。

 

察其腹脹痛之證,雖非陰證虛寒所獨有,但陽證實熱則與此又不同。

 

本例腹脹,時痛時止,時利時秘,惡寒無熱,口不渴;舌質淡,前半部無苔,舌根部白滑而膩,顯然,此為陰盛腹痛脹滿之象。

 

二便失其約制,又與熱迫大腸或熱結旁流而下利者不同。

 

患者多年來時溏時秘,常有便意;秘而並不堅硬,溏而排泄不盡。

 

解小便時,大便憋脹欲行;解大便時,小便復覺淋漓不盡。

 

由此可知,此證當屬少陰寒化,下焦失固之二便失禁無疑。

 

病入少陰,必損及心腎與膀胱諸臟腑。

 

以本例而言,其根本首在腎陽虛衰。

 

今久病之後,腎氣日衰,開闔失司,二便排泄隨之失調。

 

腎累及脾,脾失健運,故更增腹脹滿。

 

脾濕盛,致大便色白;上泛為痰,阻塞氣機而咳嗽痰多。

 

腎之元陽衰微,必影響肺氣之肅降,加重氣機之不暢,致使患者不能平臥:此乃患者多年以來,諸證蜂起,相互纏綿,遷延不愈之病根。

 

患者初診時,惡寒、頭痛,舌質淡潤而苔白夾黃,乃兼有太陽外感表實之邪。

 

單解表則裏證不去,單治裏則表實不解。

 

為此,投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兼顧陰陽表裏。

 

附子與麻黃並用,寒氣散而不傷元陽,救其裏而及其表;且以甘草緩之,微發其汗也。

 

此與單純治療少陰虛寒裏證,或病僅屬太陽表實,脈陰陽俱緊而發汗者,徑庭也。

 

【二診】上方服四劑,惡寒、咳嗽、頭痛等減輕。

 

太陽表寒初解,腹脹、便難等稍有好轉。

 

但陰寒凝聚於裏,非通下不足以破其結。

 

惟大便不通,當分陽結陰結。

 

查前人固有少陰急下三證之說,但有嚴格之界限。

 

此證與少陰三急下證又不相同,應為少陰寒證陰結為主的二便失常,乃少陰之變,而非少陰之常,當用溫通之法。

 

為此投以陰陽共濟,寒熱同爐之大黃附子湯主之。

 

處方 生大黃9克 川附片45克(久煎) 遼細辛3克 四劑 服藥四劑,二便皆覺通暢;憋脹、急迫等多年痛楚消失;咳喘、痰涎亦進而減輕。

 

以後改服理中湯,隨證加減,又服藥月餘,調理而安。

 

1978年12月10日,至患者家中訪問,得知幾年來身體一直良好。

 

老人興奮地說:往年冬季,早已臥床;病癒至今,既無手足清冷,又無惡寒咳喘之病,二便亦已正常,對範老十分感激。

 

【按語】本例上、中、下三焦,肺、脾、腎、胃、大小腸、膀胱等多臟腑皆已受病,互相連累和交織。

 

病之癥結,在於腎陽虛衰,致使下焦佚固,咳喘纏綿。

 

病邪傳變之趨向,為寒濕浸入太陽,日久失治,陽消陰長,邪進正衰;病傳少陰,則寒化益深,機體抗病力更弱,以致纏綿數載,變證蜂起。

 

病情雖然如此復雜,由於緊緊抓住六經辨證的基本線索,故其特徵、本質和各個階段之主要癥結清晰可見,從而為臨床施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1:4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