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陰少陰證痙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 06:3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太陰少陰證痙病

 

太陰少陰證痙病。

 

郝××,女,22歲。

 

重慶市某廠管理員。

 

【病史】1959年7月,因高熱昏迷。

 

送往某醫院急診。

 

經用退熱藥,高燒不減,再以物理降溫,仍無效。

 

未明確診斷。

 

遂出院,請中醫治療,當日服藥兩劑熱退,漸清醒。

 

但次日晚又陷入昏迷。

 

送××醫院搶救,當即下病危通知,亦未能確診,急邀某老中醫會診,服中藥後,病情又逐漸好轉。

 

老中醫認為,腦中有淤滯。

 

轉××醫學院檢查拍片,果然發現顱內確有淤血,遂手術脫險。

 

一月後,手足抽搐,下半身發涼;出院用中藥醫治,斷續有五.六年之久,其效不顯。

 

1965年專程來蓉求診,治療三月基本痊癒。

 

【初診】右半身手足抽掣,發作時口眼歪斜。

 

每月約五、六次,抽搐前有預兆,先覺右側身麻。

 

近幾年來,特別畏寒,六月炎暑,身穿毛衣,四肢仍厥冷。

 

月經不定期,色暗淡。

 

視力減退,恍惚不清,記憶與反應力均顯著減弱、遲鈍。

 

神疲,納呆。

 

舌淡,少苔而灰白,脈沉細。

 

此為大病之後,氣血虧損而致痙,病屬太、少二陰,宜先溫中健脾,調和氣血,以小建中湯主之。

 

處方 桂枝12克 炙甘草6克 白芍15克 生薑30克 紅棗15克 飴糖60克(兌服) 六劑 。

 

【二診】服上方六劑,十日來,手足抽掣只發作過一次,發作前身麻減輕,精神和食欲均有好轉。

 

仍畏寒,肢冷,經水不調,陽氣不通達於四肢。

 

為除血虛寒凝,宜溫經宣絡,通脈養血為治,以當歸四逆湯加味主之。

 

處方 當歸10克 桂枝12克 白芍10克 遼細辛15克 甘草6克 木通6克 大棗20克 吳茱萸6克 炮薑15克 八劑 。

 

【三診】上方進八劑,半月內抽搐未再復發。

 

畏寒肢冷減輕,食欲稍增。

 

月信剛至,色暗淡夾紫黑色血塊較多,小腹痛。

 

宜溫脾腎,散寒滯。

 

處方 炮薑60克 血餘炭30克 炙甘草3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當歸12克 吳茱萸6克 六劑。

 

【四診】服六劑後,病情穩步好轉,以理中湯加味,繼續調治。

 

處方 黨參15克 乾薑12克 炒白朮12克 甘草10克 制附片30克(久煎) 茯苓12克 砂仁10克 白蔻10克 枸杞15克 菟絲子20克 桂枝10克 上方加減,約服兩月餘,身體基本康復。

 

1979年7月,聞範老從京返蓉休息,專程來訪致謝。

 

自述病癒後,回家調養約兩年,逐漸鞏固至今,未曾復發。

 

【按語】本例發病之初,病情危重復雜,未明確診斷,幾經數家醫院中西醫治療,度過危險而餘證遷延數年不愈。

 

轉來就診時,按其證,神疲,畏寒,四肢厥冷,半身及手足抽引,舌淡,脈沉細,應屬太陰、少陰脾腎陽虛;按其病,大病之後,氣血皆虛,筋脈抽動拘急,發為痙病。

 

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云:「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靈樞•經筋第十三》云:「足少陰之筋」,其病「主癇瘛及痙」。

 

本例辨證施治,體現了六經分證與辨病相結合;抓住主證,明晰病機;分清主次緩急,論治有先後。

 

因而使遷延多年之宿疾,迅速向愈。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5:0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