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技術 台領先商業化測試】
中央社╱中央社 2011-11-05 15:20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5日電)工研院與台泥公司簽訂「碳捕捉合作意向書」,順利將碳捕捉技術領先進入商業化測試。
工研院表示,台灣正在研究多種碳捕捉技術,其中油氣田估計可封存28億公噸二氧化碳。
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台泥公司簽訂「推動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商業化運轉」合作意向書,正式宣告台灣二氧化碳捕獲與封存 (CCS)技術將領先國際,加速進入商業化階段。
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童遷祥表示,CCS 技術是燃煤電廠的救星,可以減少電廠95%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讓燃煤電廠由「黑貓變綠貓」。
國際能源總署(IEA)已將CCS技術列為2050年全球最有效的減碳技術之一,並預估減碳量可達核能的3倍,相當所有再生能源的減碳總和,多年來已有多國投入鉅資進行技術開發,不過目前成本仍偏高。
童遷祥指出,目前二氧化碳的封存方式包括油氣田封存、海洋封存、礦化封存及地質封存等4種,其中油氣田封存已行之有年,且成本最低,但先決條件是必需要有油氣構造。
地質封存是國際間公認未來最具規模與潛力的技術,也是目前國際間推行綠色新政的重要指標技術。
他說,所謂油氣田封存是將化石燃料轉化為能源的過程中,利用相關捕獲技術將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再經過壓縮、輸送至特定地點進行封存,原理是利用抽油的壓力,同步將二氧化碳送入地底。
中油公司曾經估算過,台灣地區的油氣田可儲存28億公噸的二氧化碳。
另外,台電公司正在研究利用鹽水層封存,原理是以鎂鈣離子將二氧化碳固定成碳酸離子,經過長達百年逐漸鈣化和礦化;
另外就是和台泥公司合作,利用石灰強力結合二氧化碳的原理,經過數次燒製,在過程中不斷收集和壓縮二氧化碳,最後石灰活性降低就成為水泥最終產品。1001105。
引用:http://n.yam.com/cna/computer/201111/201111050730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