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 專家:對美不利】
中央商情網╱中央商情網 2011-10-24 20:37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近年來,人民幣走向國際的態勢日趨明顯;有香港學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對美國絕對不利,勢必影響其大國地位。
本月21日,「第8屆中國─東協(東南亞國家協會)博覽會」在中國大陸廣西壯族自治區舉行,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東協多國領袖出席了博覽會。
在博覽會舉行前,外電引述消息透露,大陸計畫與東協10國簽署人民幣貿易結算協議。據說,這項協議將為陸資銀行與東協各國貨幣之間的兌換交易奠定基礎。
據說,大陸將會單獨與東協各國談判並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允許陸資公司與相關國家銀行以人民幣結算交易,且不需要透過香港進行。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南韓媒體報導,南韓方面已建議擴大與大陸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規模。
報導說,南韓與大陸的央行於2008年底公布一項為期3年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涉及人民幣1800億元。如果報導屬實,新協議所涉及的互換金額將會更為龐大。
除了上述媒體報導的個案外,實際上,近年人民幣已不斷向外擴張,中國人民銀行已先後與紐西蘭、烏茲別克、蒙古、哈薩克和俄羅斯等國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或雙邊貨幣結算協議。
同時,北京方面也盡量把香港打造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利用香港的國際地位讓人民幣走出去。
上述種種現象,可以說是在北京當局發展人民幣業務的預期目標之內。
今年中,大陸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就曾提出人民幣國際化「三步走」的架構,即繼續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全面推進國際貨幣的雙向流動、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有學者生動地指出,人民幣的「三步走」策略,其實就是鄰國化、區域化和國際化。
對於所謂的「三步走」策略,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認為,當前人民幣其實是同步進行鄰國化、區域化和國際化,政策上是多管齊下。
他並指出,目前是人民幣走向國際的最好時機。
宋敏說:「確實,現在外界都覺得歐元、美元和日圓很有問題,譬如美元的『霸權』地位,令人覺得缺乏競爭。」
他表示,一旦人民幣完全國際化,將會令美國的經濟影響力下降。
據分析,目前美元作為主要的交易和儲備貨幣,其在投資、金融等範籌都擁有很多優勢;當然美元國際化也會有負面作用,但主要還是好處多一些。
如果將來多了人民幣挑戰,美國貨幣政策的靈活度就會降低,而如果屆時美方繼續採取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元就會貶值。
因此,宋敏認為,隨著大陸經濟實力的持續上升及人民幣國際化,美國的大國地位必然受到影響。
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也抱持相類似的觀點。
他指出,2008年底全球爆發金融風暴後,國際資產價格大幅下滑,目前正是人民幣走向國際、以低價購買資產的好時機。
他甚至說:「當前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太慢了。」
據分析,大陸愈是放寬人民幣到海外購買資產,愈是對大陸有利。
同時,這對國際也有利,因為國際流動資金正嚴重緊縮。
巫伯雄指,人民幣的國際化肯定會影響到美國。
當前,美元作為國際的交易貨幣,令美國可以不斷發行貨幣來收購國際資產和支付其「超前消費」。
但當人民幣國際化時,就會限制美國的「超前消費」行為。
因為,當各人都接受人民幣時,就可以不接受過多的美元。
巫伯雄說:「用美元可以買資產,可以擴張軍備,增加國際軍事力量,但如果她(美國)沒有這個條件時,其軍事力量會萎縮,控制國際資產的能力會萎縮,某程度其國際影響力和地位會下降。」
巫伯雄並預期,只要大陸內部政治保持穩定,經濟政策適當,人民幣挑戰美元地位勢所難免。
政治與經濟往往是一體的,中美之間也不例外。
分析家指出,在政治層面上,今年以來,外界相當關注美國如何利用南沙群島問題「圍堵」中國大陸,但大陸這邊似乎也靜悄悄地向美國打人民幣牌,動搖美國的根基。
未來中美之間如何利用自身的籌碼去挑戰對方,相信是全球各種政治博弈中最引人注意的焦點。
引用:http://n.yam.com/cnabc/fn/201110/2011102478127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