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電能源 台大水裂解觸媒研究與世界同步】
「先進氧化物材料之催化、能源與自旋電子研討會」 9 日在台大舉行,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劉如熹(右)等學者發表能產生電能源的水裂解觸媒研究成果。
產電能源 台大水裂解觸媒研究與世界同步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9日電)
臺灣大學水裂解觸媒研究與世界同步。臺大表示,利用氮取代氧的光觸媒研究,藉由太陽能分解水產生氫氣,使氫氣為主的燃料電池可結合空氣中的氧氣產生電力。
臺灣大學再度申請到英國「青年科學家國際交流計畫(INYS)」,因此與英國愛丁堡大學共同主辦「第二屆台英青年科學家國際交流計畫-先進氧化物材料之催化、能源與自旋電子研討會」,研討會今天在臺大舉行,臺大研究團隊在研討會中,發表水裂解觸媒研究與世界同步的成果。
臺大表示,面臨二氧化碳減量與能源需求大增的壓力,各國紛紛在尋找取代傳統石化燃料的再生能源;
由於氫氣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加上燃燒後的產物為水,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視為極具潛力、可取代石化燃料的次世代能源。
臺大化學系教授劉如熹指出,傳統電解水產生氫氣與氧氣,現在使用太陽能取代電力,將水分解成氫氣與氧氣;
太陽能產氫技術簡單來說,是利用光觸媒藉由太陽光的能量,在不需任何電力的情況下,分解水產生純淨的氫氣,而由氫氣為主的燃料電池,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發電。
劉如熹表示,這項技術的關鍵是光觸媒的材料,現在全世界科學家都在找尋最便宜、最有效率的材質,台灣先前使用二氧化鈦吸收紫外線,而太陽光中紫外線只有5%,現在氮取代氧的研究,可以吸收太陽能中佔有55%的可見光,提高效率,台灣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已與世界先進研究同步。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HqnhsmGQEQVD5oUnaDBScp0-/article?mid=9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