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後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8 21:5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學後感

 

今天上午10點參與學習的課題是:解評某筆者所著《老子的智慧: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一文。
 

文章開篇寫道“譬如談到說人間的災難,老子會有什麼樣的觀點呢?

 

他說過一段話,他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所謂的仁是指偏愛,他是說天地沒有任何偏愛,把萬物當成芻狗”。

 

筆者在文中用指出,芻狗在供奉祭祀的時候備受膜拜,儀式過後變被丢棄踐踏燒毁。

 

筆者用芻狗比喻萬物的枯榮是自然規律,是道。

 

筆者認為它的含義是天地對待萬物都是自然法則没有偏愛,從而引伸到做人不要太執着,面對灾難和人生興衰,要能看透理解和不强求。

 

那麼筆者的觀點是否精確的闡述的老子思想呢?

 

談談我對老師解評的認識和理解。

 

我們首先認識一下芻,芻是一種用雜草編綁成的物體,它有各種代表形式,常以各種動物或人為形。
 

用於祭祀天神或祭奠亡靈,也有用於殉葬。
 

在世之人希望芻物能以其形態,代表其形態之物陪伴先人或祭獻天神。
 

芻是古人於精神寄托或臆想之下的產物。
 

用草編的東西當成祭獻的東西,就如同現世有人使用假鈔一樣。
 

把假鈔當成真鈔,本身就是個人僥幸的想法,商家能接受嗎?社會許可嗎?

 

帶着恭敬的心態,用假的祭獻物去祭奠、供奉先人和天神,假的能是真的嗎?

 

所以人們雖然恭敬心誠,但其所做不過是自欺欺人、一廂情願罷了。

 

世上總有人在不如意之時選擇請香祈福,希望神靈保佑健康,保佑富貴。
 

等着神靈幫他,一旦不應驗,便氣憤埋怨:我這般恭敬供奉,而神靈卻如此不公、不仁慈、不如我願,天地不仁呀!

 

卻從未省思過找自己的原因:您有没有做好抓住機會的准備?

 

並用正確的態度、正確的方法去經營好自己的命運?

 

如果您無法認識到這一點,即使神靈給了您機會,您也看不到用不了而錯失。

 

想想看,當您在埋怨天地不仁、埋怨祖宗不庇佑之時,您有没有認識到,究竟是誰造成您的命運?

 

“不仁”是人們以自身禍福和利益得失為基准的而對天地神靈的冠名說法。

 

比如說,現在火山、海嘯、颱風、旱澇災害、沙化這些頻發和日趨嚴重的災害,是自然對人類不仁不公嗎?

 

有没有審視過,這些灾難很大程度上都是人類自作自受的結果。

 

人們自己不愛護所居的星體,就像您本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自愛和濫用,產生的疾病,您能怨天不仁嗎?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現代社會確實有人類自身造成原因,那遠古時代恐龍總不會如人濫墾濫造,如何被一場天灾種滅亡呢?

 

古代社會為什麼也有災難呢?

 

這個問題提的好,我個人的觀點是:自然有其生滅進化的規律。

 

白堊紀有多少年?

 

足夠長吧?

 

這個期間生命繁榮蓬勃繁衍進化很多種類,恐龍及一些物種的滅絕是不適應自然界的變化,無法跟其變化再進化。

 

不能改變自己去適應自然規律,自然滅亡。
 

所以改變自己去正確的適應自然,生命將得以延續發展。
 

不是有一些動植物,跟隨自然變化而進化到如今嗎?

 

至於古代社會的災難,如果人們對天灾有正確的認識和減免辦法,則受害的人要減少很多。

 

因為無知而造成的更大災難,對人類的傷害更大。
 

天災難免,人禍能避呀!

 

人禍指人為產生的災禍也指人自身愚昧產生的灾禍!

 

(以上提問的解釋僅為個人理解,正確解答還請老師釋疑)。

 

自然是有其規律,但老子思想精髓並不是筆者所認為的:老子教世人順應自然規律的結果而接受命運。

 

所以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警示人們,看待評判一些問題時,要省思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所為所做是否正確,一切從自身找原因,從自身避免灾難禍事而得到解救。 
 

以上是我這次學習的認知,不知是否正確理解了老師的課堂講解,請老師和師兄批評指點。

 

謝謝!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感謝分享心得。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6:30 , Processed in 0.2031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