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人生意義:覺悟智慧,回歸於道】
鼓盆而歌,可以說是莊子留給人很明確的印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莊子年紀大了,他的太太比他先過世,過世以後,他的朋友惠施就跑來吊喪,一進莊子家門就發現莊子蹲在地上敲著臉盆唱歌。
惠施當然會覺得很驚訝,很不解,也會有點生氣,就責怪莊子。
他說你與妻子一起生活,她把孩子撫養長大,現在年老身死,你不哭也就罷了,竟然還要敲著盆子唱歌,不是太過分了嗎?他這樣責問莊子。
這莊子的作為確實很奇怪,因為敲盆子唱歌代表快樂,古時候人,除非所謂的哀歌是很少數情況,唱歌平常都代表快樂心情。
結果莊子怎麼回答?他說不是這樣的,當她剛死的時候呢,我又怎麼會不難過呢?可是我想清楚之後,察覺她起初本來是沒有生命的,不但沒有生命,而且沒有形體;不但沒有形體,而且沒有氣。
代表什麼?譬如說莊子的太太假設活了六十歲,六十歲以前她根本就沒有這個生命啊,也沒有形體,也沒有氣,然後在恍恍惚惚的情況下,變出了氣,氣再變出了身體,身體再變出了生命,現在又變化而回到了死亡。
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這個人已經安靜地睡在天地的大房屋裏,而我還跟在一旁哭哭啼啼,我以為這樣是不明白生命的道理,所以停止哭泣。
從這段話看得出來莊子的覺悟過程,任何事情都要問自己,到底真相是如何?像莊子有太太、有孩子,太太年紀大了,過世了,當然會難過,這是很自然的情感。
可是難過的時候你就要想,我難過有沒有道理?他想到說幾十年前,她還沒出生以前她在哪裏?所以莊子有一個觀念,你還沒出生以前在哪裏?你死了之後就可能回到你還沒有出生以前的情況。
這種想法是合理的,在西方中世紀的時代,有一個帝王,他在選擇要不要讓整個羅馬帝國信仰基督宗教,他就召開禦前會議,於是很多大臣就講這個教好不好,要不要信。
那有一個大臣講個比喻,他說人生就像冬天的時候,一只鳥從外面黑暗的世界飛進我們的大廳,充滿陽光的大廳,不是充滿燈光的大廳。
然後停留一下之後,又從另外一個窗子飛出去了,回到他原來的黑暗之中。
如果人生只有這一段光明的,看得到的,那你信仰什麼宗教確實是可以選擇的。
因為對於過去是黑暗,將來是黑暗,你只看到現在這一段,那你怎麼判斷?怎麼信仰是對的呢?所以這是在西方發生的一段故事。
莊子裏面也有類似的情況,他說你開始以前並沒有這個生命,代表一生的過程,在這之前根本就沒有身體,還沒出生。
還沒出生以前只是一股氣,這個氣在荒野草堆之中一股氣,恍恍惚惚的就變成了你的形體,你的生命過這一生。
現在死的話,又回到那股氣裏面去,等於是你回到你原來的家鄉去了,在天地之間安息了。
那你既然回家的話,我為什麼要難過呢?回家是愉快的事情。
莊子講很多有趣的故事,用來幫助別人了解什麼是死亡。
他有一次舉到一位美女,我們談過叫做麗姬,麗姬這位美女爸爸是邊疆官員,晉國國君看到他,就一定要把她帶回皇宮。
這個麗姬沒有見過世面,以為要離開父母親了,很難過,哭得眼淚沾濕了衣襟,哭得非常傷心。
到了皇宮之後,跟大王一起吃大餐、睡大床很舒服,這才後悔當初為什麼要哭。
莊子為什麼這樣說?很多人碰到死亡的時候,哭得很難過、很痛苦,以為死亡就是很慘,死亡之後才發現,並沒有你想那麼慘,自然後悔當初為什麼要哭,這當然是很調皮的比喻。
但是這也沒有錯,他說人活在世界上,你怎麼知道這不是年輕的時候,離家出走的呢,死亡就是回家。
我們到現在還在用“視死如歸”,就跟莊子這說法有關系,你離家出走最後當然回家,回到家當然是快樂、高興。
所以莊子認為說我的太太現在死了,回家去了,睡在天地之間,我應該替她高興,所以我鼓盆而歌,替她來祝賀。
這真是非常豁達,你不要從一般人情來看,從人情來看的話,大家都平凡人,當然有情感;但是他有智慧,知道說死了有時候是一種解脫。
人活在世界上,莊子也強調,過這一生也相當辛苦,但是道家一定珍惜你現在的生命,要能夠安寂天年,絕對反對你自然去采取某種手段離開世界。
到後來莊子自己快死的時候,學生們說,老師我們要好好替你安葬,你這一生也太苦了。
莊子說千萬不要,把我丟到曠野就好,學生說不行啊,丟到曠野被老鷹跟烏鴉吃掉怎麼辦呢?莊子說那你把我從老鷹跟烏鴉口中搶過來,埋在地裏面給螞蟻吃,你們為什麼對螞蟻那麼好呢? 把自己的死亡,說得這麼樣的瀟灑,說實在的我們的身體,確實是身體而已,臭皮囊。
到老的時候,腐朽了枯萎了,自然而然就消化在塵歸塵、土歸土裏面了,這個時候你就要問自己,你這一生難道就這樣結束嗎?或者你這一生有一個工作,要覺悟人生的智慧。
所以莊子夠鼓盆而歌代表他覺悟了,透過他太太的死亡,他後來自己老了快死了,也都能表現出來一種非常豁達的心態。
所以人生的重點不在於說,你可以活得多久,也不在於說可以成就什麼事業,而在於說你活著的時候,可以覺悟人生的智慧,在於回歸於道。
道就是就近真實,這就是莊子對我們一般人的最好的啟發。
引用:http://www.yiyuanyi.org/guoxue/200904/70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