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8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肝母細胞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20:2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肝母細胞瘤

 

拼音

 

gānmǔxìbāoliú

 

英文參考

 

hepatoblastoma

 

疾病別名肝胚胎瘤,嬰幼兒肝細胞癌,肝胚細胞瘤

 

疾病代碼ICD:C22.2

 

疾病分類肝膽外科

 

疾病概述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是兒童最常見的肝臟腫瘤,約占兒童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的62%。

 

該病起源于肝臟胚胎原基細胞,屬上皮來源的肝臟惡性腫瘤。

 

肝母細胞瘤基本上是小兒腫瘤,多發生于3歲以下幼兒,5歲以上較少見,偶見于成年人,男女之比為2.5∶1。

 

疾病描述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是兒童最常見的肝臟腫瘤,約占兒童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的62%。

 

該病起源于肝臟胚胎原基細胞,屬上皮來源的肝臟惡性腫瘤。

 

1896年,Walter首先以癌瘤為名報道此病,也有稱肝胚胎瘤、嬰幼兒肝細胞癌。

 

癥狀體征腹部膨隆是肝母細胞瘤患兒的常見癥狀,患兒的父母常會注意到或通過體檢發現上腹包塊。

 

查體腫瘤質地硬,表面光滑,大者可達盆腔,患兒常有腹脹、厭食、體重減輕或不增加,嘔吐、腹痛較少見。

 

晚期可出現黃疸、腹水。

 

部分肝母細胞瘤男性患兒以性早熟為始發癥狀,發生率為2.3%,表現為生殖器增大,聲調低沉及陰毛生長等,原因是腫瘤細胞可合成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疾病病因肝母細胞瘤是由肝臟胚胎原基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

 

新生兒可能在子宮內發生,有文獻報道發生于妊娠7個月胎兒。

 

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細胞在肝內多年后,才發生惡性腫瘤。

 

病理生理肝母細胞瘤多發生在肝右葉,一般為單發,圓形,界限清楚,瘤體直徑在5~25cm不等。

 

腫瘤無明顯分葉,可有囊性退行變和骨樣改變,中心區常有壞死和出血,多不伴有肝硬化。

 

鏡下顯示,腫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長階段的上皮成分和間質變異成分所構成。

 

上皮成分為其主要構成成分,分為兩型。

 

①胚胎型:細胞以帶狀或絲球狀排列;

 

細胞小,呈梭形,核深染,胞質少。

 

②胎兒型:常呈梁柱狀或盤片狀,細胞較大,胞質較多。

 

胞質依糖原或脂肪數量多少而呈顆粒或清亮狀。

 

腫瘤內可見竇性隙和膽小管;

 

間質成分常由骨樣組織構成,很少有軟骨或肌肉分化。

 

肝母細胞瘤細胞核DNA含量分析顯示,胎兒型多為二倍體,胚胎型則多為異倍體。

 

異倍體腫瘤易發生血管侵犯,預后較差。

 

常見的肝外轉移為肺、腹部淋巴結和腦等。

 

診斷檢查診斷:根據患者年齡小,腹部腫塊,或伴性早熟,AFP升高,影像學證實肝內占位性腫塊,診斷并不難。

 

實驗室檢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多正常,AFP80%~90%陽性,100%含量升高,個別可高達10萬ng/mL,約50%患兒尿中排出胱硫醚,男性早熟患兒血清和尿中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黃體生成素和睪酮水平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肝臟巨大占位性病變,對肝母細胞瘤的診斷有價值。

 

超聲顯示不均質回聲增強的孤立性腫塊,CT顯示低密度巨塊性腫瘤,CT值降低,但呈多血供型者與肝癌不易鑒別。

 

MRI顯示為強弱不均低信號區,肝動脈造影對肝母細胞瘤有定位作用,并提示手術能否切除的信息。

 

鑒別診斷本病須與原發性肝癌、肝血管瘤、錯構瘤及畸胎瘤鑒別。

 

與肝外病變,如腹膜后的Wilms瘤、神經母細胞瘤相鑒別。

 

尤其是肝細胞癌較常見,但后者多見于成年人及有肝炎史者,常有肝大,肝區痛多伴有肝硬化,AFP陽性,含量升高,同時ALP、GGT、LDH亦增高。

 

治療方案手術切除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常輔以化療、放療或免疫治療。

 

肝母細胞瘤若能切除則預后較原發性肝細胞癌好,約1/3的患者可存活5年。

 

肝母細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腫瘤多為單發,包膜完整,可行左叁葉或右叁葉切除,切除的極量可達全肝的75%,故對本病治療應采取積極態度,爭取徹底切除。

 

一組兒童原發性肝癌57例報道,其中肝母細胞瘤16例,均成功切除,無手術死亡。

 

11例已生存超過6年。

 

生存最長的1例為11個月的男嬰,系右肝巨大肝腫瘤,行右半肝切除,腫瘤重810g,病理診斷為肝母細胞瘤,術后至今已健在16年。

 

對腫瘤巨大或有子灶者,術后應配合全身化療可提高患者術后生存率。

 

化療主要是阿霉素和順鉑的聯合應用,效果較好。

 

其他藥物有長春新堿、環磷酰胺及氟尿嘧啶等。

 

對孤立的肺部轉移灶可行肺葉切除術,可延長生存率。

 

對有雙側或多發肺轉移的患者,可應用全身化療,近期療效較好。

 

并發癥巨大腫瘤偶有破裂,引起急腹癥的癥狀和體征。

 

預后及預防預后:對較早期惡性程度較低的胎兒型及混合型,無轉移的肝母細胞瘤,手術切除長期生存者15%~37%不等。

 

腫瘤切除后綜合治療,長期存活率有報道可達80%。

 

高亞等報道29例小兒肝母細胞瘤依時間和治療原則不同分為早期(1965~1980年行手術切除)、中期(1980~1991年行手術切除+術后化療)、后期(1991~1995年行術前化療+手術+術后化療)。

 

早、中期總體手術切除率分別為37.5%、30%,總體1年無瘤生存率25%和30%。

 

后期總體切除率62.5%,1年無瘤生存率50%。

 

資料表明后期生存率提高是由于采用術前化療,使進展期腫瘤切除病例增多;

 

認為加強對Ⅲ、Ⅳ期腫瘤的術前化療,是提高其切除率、改善本病總體預后的關鍵。

 

流行病學本病以北美、日本及歐洲較多見,占兒童期腫瘤的0.2%~5.8%;

 

英國1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約1/10萬,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的住院患兒中的罹患率約為1/1萬,我國西安地區統計占3%。

 

肝母細胞瘤基本上是小兒腫瘤,多發生于3歲以下幼兒,5歲以上較少見,偶見于成年人,男女之比為2.5∶1。

 

肝母細胞瘤有家族性發病傾向,有報道一家姐妹和兄弟發病的記載。

 

并與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病(FAP)之間的家族性有關。

 

有人報道5個家族有此兩種病同時存在。

 

有FAP家族病史的發病率0.42%,一般人群僅為1/10萬。

 

引用:http://big5.wiki8.com/ganmuxibaoliu_37398/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13:5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