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大黃附子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8 10:4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大黃附子湯

 

拼音

 

dàhuángfùzǐtāng

 

英文參考

 

DahuangFuziTang

 

《金匱要略》卷上:大黃附子湯處方大黃6克附子9克(炮)細辛3克功能主治溫中散寒,通便止痛。

 

主寒邪與積滯互結腸道,脅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溫,苔白,脈緊弦。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溫服。

 

若強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溫服,每相隔約一小時。

 

注意方中附子、細辛溫經散寒,大黃瀉下通便。

 

三味合用,共成溫經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卷上方名大黃附子湯別名大黃附子細辛湯組成大黃3兩,附子3枚(炮),細辛2兩。

 

功效溫陽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陽虛寒結,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緊弦。

 

現用于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腎結石、膽結石、慢性闌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見上述證候者。

 

色疸者,身黃,額上微汗,小便利,大便黑,此因房事過傷,血蓄小腹而發黃,故小腹連腰下痛。

 

此方實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絞痛延及心胸腰部、陰囊焮腫、腹中時有水聲、惡寒甚者。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分溫3服。

 

若強人煮取2升半,分溫3服。

 

服后如人行4-5里,進1服。

 

臨床應用1.腹痛:一男子,年五十余,腹痛數年。

 

余診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鳴,乃作半夏瀉心湯飲之,未奏效。

 

一日,忽然大惡寒戰慄,絞痛倍于常時,于是更作大黃附子湯飲之,痛頓止。

 

續服數日,病不再發。

 

2.肋間神經痛:71歲男子,主訴右側胸痛劇烈來院就診,面色不華,貧血貌,足活動受限,行走不便。

 

脈洪大,舌潤無苔,腹力中等,略微柔軟,腹直肌攣急,便4-5日一次。

 

給予大黃附子湯,經過良好,服藥25日痊愈。

 

3.美尼爾氏綜合征:齊某,女,40歲。

 

素患美尼爾氏綜合征,時常發作。

 

一周前,因感冒過勞,眩暈又作,視物旋轉,臥床不起,頭身動則加劇,嘔吐痰涎,臍下2寸處脹痛,瀉下清稀,納呆,口干而欲飲,舌淡,苔白厚粘膩,脈滑緩。

 

以痰飲作眩而論,擬《金匱》澤瀉湯合二陳湯加味,治之未效。

 

再診舌象,參以臍下痛證,悟此為陽虛寒實,積聚于里而脹痛,三焦痞塞,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致眩暈。

 

改投大黃附子湯加味:附子8g,大黃10g,細辛、人參各6g,2劑。

 

藥后輕瀉一次,眩暈和脹痛已減大半;

 

再2劑,諸證悉除。

 

各家論述1.《金鑒》引張璐:大黃附子湯,為寒熱互結,剛柔并濟之和劑。

 

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絕不知有溫下一法。

 

蓋暴感之熱結而以寒下,久積之寒結亦可寒下乎?

 

大黃附子湯用細辛佐附子,以攻脅下寒結,即兼大黃之寒以導之。

 

寒熱合用,溫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議者也。

 

2.《溫病條辨》:附子溫里通陽,細辛暖水臟而散寒濕之邪;

 

肝膽無出路,故用大黃,借胃腑以為出路也。

 

大黃之苦,合附子、細辛之辛,苦與辛合,能降能通,通則不痛也。

 

3.《成方便讀》,陰寒成聚,偏著一處,雖有發熱,亦是陽氣被郁所致。

 

是以非溫不能散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積,故以附子、細辛之辛熱善走者搜散之,而后用大黃得以行其積也。

 

附注大黃附子細辛湯(《金匱要略今釋》卷三引《漫游雜記》)。

 

引用:http://big5.wiki8.com/dahuangfuzitang_5257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5 20:2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