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1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9 23:15: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拼音

 

mànxìngyánzhèngxìngtuōsuǐqiàoxìngduōfāxìngshénjīngbìng

 

疾病分類神經內科

 

疾病概述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CIDP)是周圍神經的慢性復發性疾病,也稱慢性格林-巴利綜合征,其發病率遠低于急性炎癥性脫髓性多發性神經病(AIDP),診斷上有一定的困難。

 

疾病描述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也稱慢性Guillain-Barré綜合征,是慢性進展或復發性周圍神經疾病。

 

CIDP發病率低,國內報告占GBS的1.4%-4.7%。

 

男女發病率相似,各年齡均可發病,兒童罕見。

 

癥狀體征1、起病隱襲,多無前驅因素。

 

病初迅速進展與AIDP相似,發展至4周后慢性征變得明顯,進展期數月至數年,平均3個月,起病6個月內無明顯好轉。

 

自然病程包括階梯式進展、穩定進展和復發-緩解等三種形式。

 

2、表現與Guillain-Barré綜合征相似,如對成分布的肢體遠端及近端無力,自遠端向近端發展,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呼吸肌受累較少(11%),可出現構音障礙(9%),吞咽困難(9%),面神經麻痹(2%)。

 

大多數患者運動與感覺障礙并存,可有疼痛、痛覺過敏、深感覺障礙及感覺性共濟失調,走路蹣跚,容易踩空。

 

肌萎縮較輕,部分患者可較嚴重。

 

少數病例可有Horner征、原發性震顫、陽萎(4%)和尿失禁(2%)等。

 

病理生理CIDP發病機制與AIDP相似而不同,免疫機制參與CIDP發病,但用半乳糖腦苷脂與蛋白酶制成動物模型,CIDP患者只發現β-微管蛋白抗體、髓鞘結合糖蛋白(MAG)抗體。

 

病理改變表現脫髓鞘與髓鞘再生并存,可見“洋蔥頭樣”改變。

 

診斷檢查1、診斷主要根據癥狀和體征、CSF及電生理檢查,確診有時需要神經活檢。

 

美國神經病學會(1991)的CIDP必備診斷標準是:(1)臨床表現:提示進展性或復發性運動或感覺功能障礙為周圍神經病變,癥狀存在直說2個月,四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2)電生理檢查:必須具備脫髓鞘病變以下4個主要特點中的3點:①2個或多個運動神經NCV減慢;

 

②的個或多個運動神經部分性傳導阻滯,如腓神經、正中神經或尺神經等;

 

③2個或多個運動神經遠端潛伏期延長;

 

④2個或多個運動神經F波消失。

 

(3)病理:神經活檢顯示明確的脫髓鞘與髓鞘再生證據。

 

(4)腦脊液檢查:CSF細胞數<10×106/L。

 

2、鑒別診斷(1)多灶性運動神經病:是僅累及運動神經的脫髓鞘性神經病。

 

由于CIDP與MMN都呈緩慢進展病程,電勝利檢查均顯示多灶性運動傳導阻滯(MCBs)、F波潛伏期延長和EMG纖顫波,須注意鑒別。

 

(2)運動神經元病下運動神經元型:由于緩慢進展病程,須與CIDP鑒別,LND肌無力分布不對稱,可出現肌束震顫,無感覺障礙。

 

NCV正常,EMG可見纖顫波,收縮時出現巨大電位。

 

尚無有效方法。

 

(3)復發型GBS:極少見,1個月內進展至高峰,CIDP平均為3個月;

 

復發型GBS常見面神經及呼吸肌受累,多有病前感染因素,CIDP均少見。

 

(4)遺傳性感覺運動性神經病:根據家族史,合并色素性視網膜炎、魚鱗病和弓形足等可幫助診斷,確診需要神經活檢。

 

(5)其他:如結節性多動脈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硬皮病等引起小血管炎,影響周圍神經血液供應,導致慢性進行性多發性神經病。

 

異常蛋白血癥合并周圍神經并。

 

如良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癥、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癥和POEMS綜合征等;

 

以及副腫瘤性純感覺性或感覺運動性神經病,淋巴瘤、白血病侵潤神經根導致慢性多發性神經病等。

 

3、預后Dyck等對52例CIDP進行長期觀察,病后2-19年死于各種并發癥為11%。

 

包括死亡病例,完全恢復為4%,輕度神經系統癥狀但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為60%,中度癥狀、能步行但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為8%;

 

臥床不起或需坐輪椅為28%。

 

治療方案1、皮質類固醇對本病反應敏感,潑尼松60-100mg/d,連用2-4周,然后逐漸減量至每隔日5-20mg,必須維持長期連續用藥。

 

大多數患者平均平均在2個月時臨床出現肌力改善。

 

初始劑量60mg,1次/d,連用4周;

 

之后每2周隔日減量,連用6周;

 

以后隔日用藥并每2周或4周減量,至少連用34周。

 

10個月或以上為一療程。

 

此方案可能減輕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

 

也可試用地塞米松40mg,靜脈滴注,連續4天;

 

之后用20mg/d和10mg/d,各12天;

 

28天為一個療程,可重復應用。

 

地塞米松抗炎作用強、副作用較輕,由于含氟,風濕病患者應慎用。

 

2、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劑量為1g/(kg.d),連用2天;

 

或400mg/(kg.d),連用5天,在3周時或以后的病程中可根據需要重復再用。

 

優點是較潑尼松副作用小。

 

IVIG與小劑量激素合用使維持療效時間延長。

 

雖費用較高,但不失為有效的治療選擇。

 

3、血漿交換也是有效的免疫調節治療,但需專門設施。

 

CIDP患者每周可接受2次PE,連續3周時療效最明顯。

 

PE短期療效與IVIG相近,可多次或定期進行。

 

4、以上治療無反應的CIDP患者試用硫唑嘌呤或環磷酰胺等治療可能有幫助。

 

難治性患者的治療始終具有挑戰性,目前尚無指導性的成功案例。

 

特別提示1、如有吞咽困難,給予插胃管2、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且易消化的鼻飼流質飲食,保證每天所需的熱量、蛋白質,保證機體足夠的營養,維持正氮平衡。

 

引用:http://big5.wiki8.com/manxingyan ... shenjingbing_3671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08:0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