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代科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8 07:1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8 08:52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唐代科舉

 

唐代取士主要途徑有三:一、禮部主持的各地士人的考試,曰鄉貢。

 

二、中央官學畢業生的考試,曰生徒。

 

三、天子下詔徵求,曰制舉。

 

前兩種考試經常舉辦,制舉則依需要,無定期。

 

所謂科舉,主要是指鄉貢。

 

隋文帝取消九品中正制,改採薦舉辦法,命京官及地力官保舉人才。

 

至煬帝,置進士科,改用以考試任官之法,唐代沿用。

 

唐代的鄉貢,是專為不由學館出身的士人而設,應試者至所在州縣報名,甄試合格送禮部,與學館生徒一同考試(鄉貢考試初由吏部主辦,開元二十四年〔西元七三六〕移禮部辦理)。

 

由於參與鄉貢的士人,不拘資格,遂成為平民進身之階。

 

鄉貢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童子等項。

 

秀才科最高,貞觀後因事廢絕。

 

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較專門,一般士人最感興趣者,唯明經、進士二科。

 

高宗永徽(六五○~六五五)以後,形成進士科獨盛局面。

 

明經科主要考試項目為經義,應試者須精熟文註,明辨義理。

 

規定禮記、左傳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公羊、穀粱為小經。

 

凡通一大經及一小經,或兩中經,即可為明經。

 

試法是初試為「帖經」,每經帖十條,能通五條以上者入取;

 

二試為口試,稱「經問大義」,凡十條,通六條以上者入取,三試答時務策三題,取粗有文理者與以及第。

 

有時尚須加試孝經、論語、爾雅等書。

 

考試辦法,亦時有更動。

 

明經錄取人較他科為多,平均每次約取百名。

 

是科考試,多重記憶注疏,對經書義理旨趣反不注意,因此漸不為人所重視,加以政府提倡文學,進士科乃為士人所爭趨。

 

唐代進士分甲乙兩科,考試項目,先試時務策,題五道,試帖一大經,另試雜文兩首。

 

策須義理愜當,文須洞識文律。

 

經策全通者為甲科;

 

策通四題,帖經過四題以上者為乙科。

 

玄宗時,進士考試始尚詩賦,其試雜文,最初用賦,後增以詩。

 

應試者有策文俱佳而帖經成績差劣者,亦可以詩代替,謂之贖帖。

 

試畢榜示,舉進士者,再經吏部試合格謂之及第,授以官職。

 

進士科始盛於高宗時,玄宗開元以後,益為社會所尊崇。

 

開元以前,朝中名士,雜出他途者尚多,開元以後,進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

 

進士科取士較嚴,每年不過二、三十人,非有專精博學之才,無法膺選。

 

士人每有屢試屢敗,垂老始中進士者,明經考試則較進士為易,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諺。

 

進士不及第者,稱白衣公卿、一品白衫,亦為人推重。

 

科舉術語,進士及第有狀報於朝,名居首者,謂之狀頭(如授官稱?頭,授勳稱甲頭),亦稱狀元。

 

各州申送?

 

子赴京應進士試,稱解,名居首者謂之解頭或解元。

 

(程光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27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4:0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