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0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瘧疾大小總論合參】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9-6 11:3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馮氏錦囊秘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三瘧疾大小總論合參

 

瘧疾大小總論合參

 

瘧者,《內經》謂 瘧;《靈樞》名歲露。

 

有寒瘧、溫瘧、癉瘧,種種不同。

 

《經》曰: 瘧皆生於風,不過言其一端耳。

 

然風寒暑濕,邪自外來,飲食居處,邪由內作,始發也,毫毛伸欠,身體拘急,寒栗鼓頷,寒去未幾,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飲冷,《經》所謂陰陽相移也。

 

有因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舍於榮氣之中,因得秋氣,汗出遇風,暑熱既伏於榮,風寒又居於衛,遂閉其汗,而不得出。

 

然榮專在內,無自而發,衛行於外,二邪隨之以出入焉。

 

衛氣晝行於陽,邪氣得而外出,此瘧之所以發也。

 

夜行於陰,邪氣得而內入,此瘧之所以蓄也。

 

凡陰陽不可相離,惟有病者,陽氣上行,陰氣下行,行極則返,則陰陽遇而相爭,故《經》曰:陰陽上下交爭此也。

 

瘧之始發,陽並於陰,陰實則三陽虛,陽虛則外寒,陰實則內寒,故寒栗鼓頷,中外皆寒,陽火不能溫骨寒而痛,由是陰氣逆極,同並於陽,是以外之陽氣實,而內之陰氣虛,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中外皆熱,故發喘而渴,急欲飲冷,冰水不能寒。

 

然有間日而發者,邪氣內搏於五臟,橫連募原,與衛氣其道遠,其行遲,衛氣每日獨發於外,陰邪附著於內,獨發者其行速,內著者其發難,是以間日一發耳。

 

自始作之後,日晏一日,而至後日早一日者,邪初客於風府,自項脊循膂下行,日下一節,風府者,在於項上,項骨有三椎,下至尾 骨,共計二十四節,凡衛一日一夜,行五十度已畢,次日則復出於足太陽經之睛明穴,上至於頂,轉行後項,大會於風府,瘧之始發也。

 

邪在風府,衛至風府,邪隨衛出而病作,其後也。

 

邪自風府日下一節,與風府相遠,不得與衛氣同作,衛氣行至邪舍,邪始得隨衛氣而發焉。

 

是以日晏一日也。

 

至二十五日,邪已下至尾 骨而行畢,則入脊內,注於伏膂之脈,從腎上貫肝膈,上行缺盆之中,其氣日高,能隨衛氣而出,故較之於前而日早耳。

 

有間數日而發,或渴或不渴者,是邪氣深客於內,不得隨衛氣以出,故至間數日而發耳。

 

其有渴或不渴者,陰並於陽,則陽勝而熱甚故渴,陽並於陰,則陰勝而熱不甚,故不渴也。

 

有每日依期而至,忽乃錯亂無定,或早或晏者,是正氣稍復,邪無容地,而瘧將好也。

 

然《經》曰:夏傷於暑,秋必瘧;又曰:此應四時者也。

 

冬日為瘧者,冬氣嚴冽,陽氣伏藏,不與寒爭,故寒必不甚。

 

秋時病瘧者,清氣已涼,陽氣下降,熱藏肌膚,熱極則寒,故其寒也,必甚。

 

春日病瘧者,春氣溫和,陽氣外泄,腠裡開發、故必惡風。

 

夏日病瘧者,暑熱熏蒸,律液外泄,故必多汗。

 

有先寒後熱者,因先傷於寒,後傷於風,寒氣屬陰,風氣屬陽,先感陰氣而後感陽,故先寒後熱,以寒為病機,故《經》名寒瘧,先熱後寒者,因先傷於風,後感於寒,先感陽而後感陰,故先熱後寒,以風為病機,故名溫瘧。

 

但熱而不寒者,是陽氣盛而獨發,故但熱不寒也。

 

此表裡俱熱,令人消爍肌肉,故《經》謂闡瘧。

 

痰瘧者,因乘涼飲冷,飢飽失時,當風臥濕,脾胃不和,化而為痰,存積中脘,遇感乃發,故又名濕瘧。

 

牝瘧者,寒多熱微,或竟寒不熱,瘴瘧者,乍寒乍熱乍有乍無,疫瘧者,一歲之間,長幼均似,鬼瘧者,夢寐不詳,多生恐怖,本因脾虛感襲,實非鬼疫致邪,然世以符咒壓之而愈者,蓋瘧因脾虛,而脾主信,符咒之佩身,則心有所恃,脾有所信,中氣一壯,外邪自解。

 

勞瘧者,經年不瘥,前後復發,結成 癖,一名瘧母,此因治之失宜,營衛虧損,邪伏肝經,脅下有塊,此症當以補虛為要,若徒以攻塊為事,多致不救。

 

虛瘧者,正氣虛極,邪乘虛襲,必先參術托住正氣,毋使下陷也。

 

然經雖有五臟瘧,及膽胃膀胱瘧之分,總在半表半裡,屬少陽一經,而脾胃為之主,氣虛者多發於晝,血虛者多發於夜,氣血俱虛者,晝夜並作也。

 

治瘧大法,無汗者要有汗,散邪為主而帶補,有汗者要無汗,扶正為主而帶散,若過汗之,則大耗津液,變生別病,故必察其邪之淺深,證之陰陽,令其自陰而陽,自臟而腑,由晏而早,散而越之,邪去則安,更有老瘧並夜發者,是邪客陰分,當用血分藥內加升提,引出陽分,方與散截為宜,凡在陽分者易治,陰分者難療,有惡飲食干,必自飲食而得,可與消導為妙,若胃傷惡食,脈虛無力者,又以溫補為功,總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

 

《經》曰: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蓋以邪氣正盛,治而瀉之,則必毀傷真氣,不若因邪氣已衰,而補其經氣,則邪氣自退,故必大昌,丹溪所言三日一發者,受病一年,二日一發者,受病半年,一日一發日者,受病一月,亦不過言受病之深淺耳,邪受淺者,病在三陽,邪隨衛氣出入,而一日一作,深者病在三陰,不能隨衛氣並出,或間日,或三四日而一作,作愈遲者,病愈深也。

 

得之於暑月者十有七八,蓋因時當中表氣虛,水穀停聚,為痰飲於胸脅矣,風暑入內,血液稽留於經絡矣,夏時毛竅疏通而不為病,秋氣收斂表邪,不能發越,故進退不已,往來寒熱,勢如凌瘧人之狀,所以名瘧,人之榮衛,晝行陽,脊與背也。

 

夜行陰,胸與腹也。

 

行至病所而不通,乃作寒戰,中外如冰,此寒氣發於內也。

 

寒已而內外皆熱,此邪火盛於外也。

 

寒多熱少,宜豁痰開鬱發散,熱多寒少,宜清熱補虛,而兼發散,總以理脾保土為主,而青皮檳榔之類,不可久用也。

 

發在夏至後,處暑前者此三陽受病,傷之淺者,近而暴也。

 

發在處暑後,冬至前者,此三陰受病,傷之重者,遠而深也。

 

自子至巳屬陽,自午至亥屬陰,衛虛則先寒,榮虛則先熱,然瘧本暑邪,法當解肌,且有無痰不成瘧,無食不成瘧之語,或當消導、然更莫不由於中氣不足而得,若元氣先虛之人,誤投破氣克伐之藥,則中氣虛而愈虛,不但邪不得解,勢反內陷,必便膿血,多成腹脹,馴至不救,往往而是。

 

世間似瘧非瘧者多,奈何一見寒熱往來,便以截瘧丹一截,不止則再截,止而復發復截,以致委頓,或因而致斃。

 

《經》曰:陽虛則惡寒,陰虛則惡熱,陰氣上人於陽中則惡寒,陽氣下陷於陰中則惡熱,凡傷寒後,大病後,產後,癆瘵等症,俱有往來寒熱似瘧,甚或一日二三度發者,並作虛治,但有陽虛陰虛之別,陽虛者補陽,如理中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東加薑桂,甚則加附子,諸方中必用升柴,以提出陰中之陽,水升火降而愈,醫書中有論及者矣。

 

至於陰虛者,其寒熱亦與正瘧無異,而陰瘧中又在真陰真陽之分,人所不知,《經》曰:晝見夜伏,夜見晝止,按時而發,是無水也。

 

晝見夜伏,夜見晝止,倏忽往來,時作時止,是無火也。

 

無水者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六味湯主之,無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八味湯主之,世人患久瘧而不愈者,非瘧不可愈,乃治之不如法也。

 

風與暑,陽邪也。

 

寒與水,陰邪也。

 

然風為陽中之涼氣,暑為熱中之寒邪,合是四者而言,無非皆屬乎寒,故俗呼為脾寒病,謂寒邪客於肌肉之間,而脾應肉也。

 

及瘧之將發,必先手足厥冷,以脾主四肢也。

 

《經》言暑者,言時氣也。

 

寒者言病氣也。

 

雖邪氣自淺而深,鬱寒成熱,然終不免寒為本,熱為標耳。

 

久而不解,縱實必虛,非大補真氣,大健脾胃,不得瘳也。

 

瘧發必有寒有熱,蓋外邪伏於半表半裡,正在少陽所主之界,出與陽爭,陰勝則寒,入與陰爭,陽勝則熱,即純熱無寒為癉瘧、溫瘧,純寒無熱為牝瘧,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偏,故補偏救弊,亦必還返少陽之界,使陰陽協和而後愈也。

 

謂少陽而兼他經則有之,謂他經而不涉少陽則不成其為瘧矣。

 

少陽乃東方甲木之象,故其脈自首尾輕重,總不離乎弦也。

 

瘧之不離少陽,猶咳之不離於肺也。

 

然瘧有因水,有因血者,惟水飲所以作寒熱,惟瘀血所以憎寒熱,故用常山能遂水也。

 

若是血症,宜加當歸、桃仁行血之品為佐,蓋瘧晝發屬氣,夜發屬血,《保命集》云,瘧夜發者,乃邪氣深遠,而入血分,為陰經有邪,宜加桃仁於桂麻湯中,發散血中之風寒。

 

李士材曰,常山生用多用則吐,與甘草同用亦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錢許,每見奇功,未見其或吐也。

 

世人泥於老人久病忌服之說,使良藥見疑,沉 難起,抑何愚耶?時珍曰:常山蜀漆,劫痰截瘧,須在發散表邪,及提出陽分之後,用之得宜,其效如神,然瘧藥每以黃昏煎好,露一宿,五更時溫服者,以瘧為暑邪,凡暑得露則散也。

 

《醫貫》云:有渴甚者,發時飲湯不絕,以六味丸一料,納肉桂一兩,水煎探冷,連進代茶,遂熟睡,渴止而熱愈。

 

又有惡寒惡熱如瘧無異,面赤如脂,口渴不甚,吐痰如涌,身以上熱如烙,膝以下自覺冷,此真陽泛上,腎虛之極,急以附子八味地黃湯,大劑冷凍飲料而熱退,繼以人參建中湯調理。

 

截者。

 

堵截也。

 

兵精糧足,冠至方可堵截,壯盛之體,三四發後,瘧勢少減,可以截之,其虛弱之人,始終不能截也。

 

誤截因致腹脹別病,不可不慎,即服藥亦有避忌,瘧將來,可服藥阻其來,將退,可服藥追其去,若瘧勢正盛,服藥與之混戰,徒自苦耳。

 

至於多熱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陰虛,法當益陰除熱,非生鱉甲、牛膝不能除也。

 

多寒而久不解者,其人必本陽虛,非參 白朮,甚至桂附不能除也。

 

凡久瘧不止,乃屬元氣虛寒,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脾虛則發熱,陰火下流,則寒熱交作,或吐涎不食,泄瀉腹痛,手足厥冷,寒戰如栗,若投以清脾截瘧二飲,多致危殆,惟人參煨薑各一兩煎湯,於發前三時服,或發日五更連進一劑,無不愈者。

 

無力服參者,氣虛,以白朮代之。

 

血虛以當歸代之,或人參、常山各五錢同炒,去常山,以人參煎湯,未發前服亦效,故曰:脈實症實,攻邪以治標,脈虛症虛,補正以治本,瘧者風寒暑濕之邪,為外感三陽經病也。

 

奈嚴氏有無痰不作瘧之論,夫痰本人身之津液,隨邪之所在,而成病之名,若指痰為瘧之本,反以瘧為痰之標,則瘧將已矣,痰匿何所?瘧將作也。

 

痰發何經?痰胡為而既己,其病胡為而復發其病,可見痰之因於瘧,非瘧之因於痰,更非因痰以致瘧也,明矣。

 

獨不觀諸《經》曰:瘧者,陰陽更勝也。

 

陰勝則寒,陽勝則熱;又曰:陽盛則熱,陽虛則寒,瘧者虐也。

 

陰陽既失其調,復當瘧症凌虐,況更有脾胃虛極,木來侮土者,有久瘧傷陰,壯熱不已者,若因痰主見為治,投以燥裂克削吐痰截瘧之法,危亡立至矣。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2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1 龍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00:46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