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伍智毅 於 2014-1-1 23:38 編輯
【陰受病發痹第一(下)】
黃帝問曰: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者,其故何也?
岐仁對曰:痛者,其寒氣多,有寒故痛。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營衛之行澀,經絡時疏,故不痛,皮膚不營;
故不仁。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為寒。
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乘陰,故為熱。
其多寒汗出而濡者,此其逢濕勝也。
其陽氣少,陰氣盛,兩氣相感,故寒,汗出而濡也。
夫痹在骨則重,在脈則凝而不流,在筋則屈而不伸,在肉則不仁,在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
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
曰:或有一脈生數十病者,或痛或癰,或熱或癢,或痹或不仁,變化無有窮時,其故何也?
曰:此皆邪氣之所生也。
曰:人有真氣,有正氣,有邪氣,何謂也?
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水穀氣並而充身者也。
正氣者,正風,從一方來,非虛風也。
《太素》云非災風也。
)邪氣者虛風也。
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得自去。
正風之中人也淺而自去,其氣柔弱,不能傷真氣,故自去。
虛邪之中人也,淒索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內薄於骨則為骨痹;
薄於筋則為筋攣;
薄於脈中則為血閉而不通,則為癰;
薄於肉中,與衛氣相搏,陽勝則為熱,陰勝則為寒,寒則其氣去,去則虛,虛則寒;
薄於皮膚,其氣外發,腠理開,毫毛搖氣(一本作淫氣)往來微行則為癢;
氣留而不去故為痹;
衛氣不去則為不仁。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213&pid=401739&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