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報】
①[bàoㄅㄠˋ]
[『廣韻』博耗切,去號,幫。]
“報”的繁體字。
1.根據犯罪者罪行的輕重大小,依法判處相應的刑罰。
『韓非子·五蠹』:“司寇行刑,君爲之不舉樂;
聞死刑之報,君爲流涕。”
梁啟雄淺解:“『漢書·胡建傳』:‘斷獄爲報。’”
『史記·酷吏列傳』:“湯掘窟得盜鼠及餘肉。
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
2.符合。
『禮記·喪服小記』:“詘而反以報之。”
鄭玄注:“報,猶合也。”
『韓非子·八經』:“言必有報,說必責用也,故朋黨之言不上聞。”
梁啟雄淺解“『廣雅·釋言』:‘報,復也。’
‘復’是『論語·學而』‘信近於義,言可復也’之‘復’,皇『疏』:‘復猶驗也。’
又『禮記·喪服小記』注:‘報猶合也。’
這是說:言必有證驗,要與事實符合。”
3.反復;
往復。
『墨子·雜守』:“爲辟梯;
梯兩臂,長三尺,連版三尺,報以繩連之。”
岑仲勉簡注:“報者往復相繞,即謂用繩縛板於梯之兩臂。”
『穆天子傳』卷六:“百嬖人官師畢贈,井利乃藏,報哭於大次。”
郭璞注:“報,猶反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造神麴幷酒等』:“若作糯米酒,一斗麴,殺米一石八斗。
惟三過酘米畢。
其炊飯法,直下饙,不須報蒸。”
繆啟愉校釋:“報是回的意思,報蒸就是回蒸,即添水復蒸。”
4.祭祀。
『詩·周頌·良耜序』:“良耜,秋報社稷也。”
孔穎達疏:“秋物既成,王者乃祭社稷之神。
以報生長之功。”
『國語·魯語上』:“幕能帥顓頊者也,有虞氏報焉。”
韋昭注:“報,報德,謂祭也。”
唐韓愈『烏氏廟碑銘』:“作廟天都,以致其孝。
右祖左孫,爰饗其報。”
宋蘇軾『秋賽祝文』之一:“一邦蒙惠,已膺風雨之時;
百里有嚴,將享秋冬之報。”
5.回贈,回報。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孟子·告子下』:“孟子居鄒,季任爲任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
唐韓愈『答張徹』詩:“辱贈不知報,我歌爾其聆。”
魏巍『東方』第五部第九章:“炮手在車上也紛紛招手,報以微笑。”
6.報效;
報答。
『逸周書·命訓』:“極罸則民多詐,多詐則不忠,不忠則無報。”
唐韓愈『縣齋有懷』詩:“祇緣恩未報,豈謂生足藉。”
淸和邦額『夜譚隨錄·碧碧』:“再生之德,未易倉卒圖報。”
7.報復。
『國語·越語上』:“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吾干將、莫邪子也。
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
唐元稹『四皓廟』詩:“遂令英雄意,日夜思報秦。”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殺,求報數年未得。”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這所報的也幷非‘睚眥之怨’,因爲那地方是鬼神爲君,‘公理’作宰,請酒下跪,全都無功,簡直是無法可想。”
8.猶言報應;
果報。
『荀子·宥坐』:“爲善者天報之以福,爲不善者天報之以禍。”
漢劉向『說苑·貴德』:“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
唐韓愈『吊武侍御所畫佛文』:“人死則爲鬼,鬼且復爲人,隨所積善惡受報,環復不窮也。”
『金甁梅詞話』第九一回:“常言三十年遠報,而今眼下就報了。”
巴金『家』二六:“好心的人終有好報的。”
9.復命。
奉命辦事完畢,回來報告。
『禮記·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爲上卿。”
10.泛稱報告;
告知。
唐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三:“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宋陳與義『雨晴』詩:“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丁玲『阿毛姑娘』二:“許多人都沸沸揚揚,金嬸嬸一早就跑過來報消息。”
11.指小輩通於比其輩分高的人。
后視爲亂倫。
『左傳·宣公三年』:“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嬀,生子華、子臧。”
杜預注:“鄭子,文公叔父子儀也。
漢律:淫季父之妻曰報。”
『文選·劉孝標〈辯命論〉』:“彼戎狄者,人面獸心,宴安鴆毒,以誅殺爲道德,以蒸報爲仁義。”
李善注:“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小雅』曰,上淫曰蒸,下淫曰報。”
故又指上淫下。
『新唐書·突厥傳上』:“帝女之號,與胡媼幷御;
蒸母報子,從其汙俗。”
淸兪樾『茶香室叢鈔·玉嬌李』:“『玉嬌李』者,亦出此名士手。
與前書各設報應因果。
武大後世化爲淫夫,上烝下報。”
12.復信。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闕然久不報,幸勿爲過。”
『後漢書·孔融傳』:“融報曰:‘猥惠書教,告所不逮。’”
唐韓愈『黃陵廟碑』:“刺史張愉自京師往。
與愉故善,謂曰:‘丐我一碑石,載二妃廟事,且令後世知有子名。’
愉曰:‘諾。’
既至州,報曰:‘碑謹具。’”
『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四年』:“世民遺世充書,諭以禍福;
世充不報。”
13.泛指書信。
唐韓愈『祭十二郞文』:“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爲而在吾側也?”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晩生是前月初三日在京領凴,當面叩見大老爺,帶有府報在此,敬來請三老爺、四老爺台安。”
14.特指皇帝對臣下所上條陳、奏章等的批復。
『漢書·公孫弘傳』:“弘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爲化而亂法,願陛下勿許。’
上不報。”
唐韓愈『順宗實錄四』:“疏三上,不報,知事不濟。”
明田藝蘅『留靑日劄·三京三都三天』:“御史胡子祺請遷都關中,以漕運艱難,不報。”
淸黃輔辰『戴經堂日鈔·咸豊三年癸丑正月』:“彭年以東南時事,有所舉劾,封上,未報。”
15.指傳達某種消息的書面通知單。
『儒林外史』第三回:“京報連登黃甲。”
淸嚴有禧『漱華隨筆·賀相國』:“癸卯揭曉,則先日絶糧,丙辰報至,則深夜丐酒。”
16.報紙。
王西彦『靜水里的魚』:“翁子怡是一個知書明理的讀書人,加上他定有一份報,消息很靈通。”
報②[fùㄈㄨˋ]
[『集韻』芳遇切,去遇,敷。]
“報”的繁體字。
通“赴”。
1.急速。
『禮記·少儀』:“毋拔來,毋報往。”
鄭玄注:“報讀爲赴疾之赴。
拔、赴,皆疾也。”
康有爲『請禁婦女裹足折』:“下撫弱息,上事病姑,跋往報來,走無停趾。”
2.往,去。
『玉台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