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識仁】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5 01:55: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識仁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識仁」一詞出於〔二程集〕卷第二上,是明道先生所說。

 

在指點人道德實踐的關鍵和明確的方向。

 

黃梨洲(宗羲)說:「明道之學,以識仁為主。」

 

「識仁」一段文字是明道答呂大臨(與叔)的話,由大臨作成記錄,〔宋元學案〕在〔明道學案〕中列為「識仁篇」。

 

其文為:「學者須先識仁。

 

仁者渾然與物同體。

 

義、禮、智、信,皆仁也。

 

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

 

不須防檢,不須窮索。

 

若心懈則有防。

 

心苟不懈,何防之有?

 

理有未得,故須窮索;

 

存久自明,安待窮索?

 

此道與物無對。

 

大、不足以明之。

 

天地之用,皆我之用。

 

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須反身而誠,乃為大樂。

 

若反身未誠,則猶是二物有對,以己合彼,終未有之,又安得樂?

 

訂頑(〔西銘〕)意思,乃備言此體;

 

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

 

未嘗致纖毫之力;

 

此其存之之道。

 

若存得,便合有得。

 

蓋良知良能元不喪失。

 

以昔日習心未除,卻須存習此心,久則可奪舊習。

 

此理至約,唯患不能守;

 

既能體之而樂,亦不患不能守也。」

 

明道指出學者志於道,須識此仁心在我,以誠敬存之。

 

以仁總括義、禮、智、信諸德,與物不隔,渾然與物同體。

 

然人難免於修養過程中會有鬆懈的時候,不得不加小心,即是所謂之防檢。

 

在不能確定仁的道理時,便要窮索,實際上若知道人以仁心為體與天地萬物相合,義、禮、智、信都涵蓋在仁中,例如〔論語〕中說:克己復禮為仁,能克己便不必再防檢。

 

時時存誠敬之心,禮已在其中。

 

由此推衍,仁與義相連,誠與信相連,能明白此理,已可見智。

 

總括起來,以仁為心,便能心體萬物,是最主要的關鍵,時刻從本身反省,誠心的莊敬修養自己,即是「仁」。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6:13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