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3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1:5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道曲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唐代把道教音樂納入宮廷燕樂系統,稱作「道曲」。

 

道教音樂的遠源是原始巫術中的降神歌舞,至東漢始逐漸同齋醮儀式相結合,形成自己獨特風格,並模仿佛教的唄贊轉讀,建立自己的音誦儀軌,在東晉葛洪〔抱朴子‧道意篇〕及〔太平經〕中有相關記載。

 

北魏時嵩山道士寇謙之,改道教的直誦法為樂誦法,增強經典的宗教感染力。

 

東晉末年時產生同一定儀式相結合的「步虛聲」,齋人以次左行,旋繞香爐三匝,使音聲通達太上老君的高臺,沿用至今。

 

南朝陸修靜吸取儒、佛二家禮法,制定齋戒儀範,行齋時須詠誦「步虛辭」,以五言若干句組成,如北周庾信有十首步虛詞,每首五言八句至十二句,爾後唐、宋、元、明、清歷代均有大量步虛辭產生。

 

唐代是道家黃金時代,道教儀軌更有規範,並創立道教的廟堂祭祀樂制,另把道教音樂納入宮廷燕樂系統,而有「道曲」產生,如〔舊唐書〕記載高宗時曾以「祈仙」、「翹仙」的曲名,命令太常所制新樂曲,理由是因「李氏老子之後也,於是命樂工製道調」。

 

〔新唐書‧禮樂志〕說玄宗時,詔道士司馬承禎制「玄真道曲」,茅山道士李會元制「大羅天曲」,工部侍郎賀知章制「紫清上聖道曲」,太常卿韋縚制景雲、九真、紫極、小長壽、承天、順天樂之曲。

 

這些樂曲既是首教齋醮之曲,又是太樂署供奉曲,故開元二十四年(736)玄宗有「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之舉。

 

又據〔唐會要〕記載天寶十三年(754)太樂署供奉曲名中,這些樂曲從西域音樂和漢地民間音樂中採取旋律素材,在傳統的「華夏贊」、「步虛聲」等音誦之曲外,建立一個新的道教音樂類別。

 

後代道教音樂大受影響,五代時張若海說其時的道教修齋音樂是「廣陳雜樂,巴歌渝舞,悉參其間」。

 

宋以後的道教音樂承襲唐制穩定發展。

 

明代曲譜更有規範,逐字標記工尺譜號,用於更為宏大的音樂儀式。

 

明、清之際,道教音樂呈現俗樂化的趨勢,「合同笙歌,竟同優戲」。

 

昆曲和粗細十番鑼鼓成為江南正乙教道士的齋醮音樂的組成部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9 05:5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