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領導】 GroupLeadership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每一個研究領導的人,都會探討領導的本質;
但要對領導作一精確的定義,卻非常困難。
研究者常根據他們各人的觀點與有興趣的現象面來定義領導,不同的人常給予不同的定義。
國內學者羅虞村在民國七十六年(1987)所出版的〔領導理論研究〕一書中,蒐集許多有關領導研究文獻,整理出十二種不同觀點的領導定義與本質:(1)領導是一種人格或該種人格效應;
(2)領導是一種行為或指引團體的活動之行為;
(3)領導是一種倡導作用;
(4)領導是一種說服作用;
(5)領導是整個團體歷程的焦點;
(6)領導是交互作用的功能;
(7)領導是影響力的發揮;
(8)領導是角色分化的功能;
(9)領導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或工具;
(10)領導是一種權力關係;
(11)領導是使人順從的一門藝術;
(12)領導是團體成員選擇的功能。
加拿大研究者洪鐸(A.Rondeau)在一九八六年以法文發表之〔整合各種組織領導概念的新領導理論〕(Unnouveaucadrethéoriquepourintégrerlesdiversesconceptionsduleadershiporganisational)一文中,綜合歷年領導方面重要學者之觀點,也提出十種主要的領導觀點為:(1)領導是團體的基本功能:領導是團體動力作用下的結果;
(2)領導是一種行為分類:領導是有效能領導者的行為;
(3)領導是一種規範性的類型:有效能的領導者所具有的理想行為模式;
(4)領導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過程:合適的領導行為受領導者、部屬和情境之影響;
(5)領導是一種演進的過程:領導者的行為模式受其與部屬的關係不斷演進;
(6)領導是一種指導性過程:有效率的領導行為在激發成員的工作動機以完成團體目標;
(7)領導是一種利益交換的過程:有效率的領導行為在於能夠給予部屬利益以交換他高品質的回報;
(8)領導是一種歸因的過程:領導並不存在,只是個人的一種歸因作用,領導效應是追隨者心中的一種知覺效應;
(9)領導是兩人間的關係過程:領導者與每個部屬並不具有相同的關係;
(10)領導是魅力作用:某些領導具有特殊個人特質足以影響其成員的行為,接受其指揮。
洪鐸認為每個觀點皆可以解釋某個特殊的領導現象,卻無法涵蓋所有的領導現象,他綜合各派觀點建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大型領導理論,他認為領導分為三個層面:結構層面(ladimensionstructurelle)、動態層面(ladimensiondynamiquue)與演進層面(ladimensionévolutive)。
結構層面為構成領導現象的要素,共有三大要素,即:領導者的特質、部屬的特質以及情境的特質,這三大要素相互影響。
動態層面指的是領導者和部屬之間的關係,包含三大歷程:(1)歸因歷程:領導者和部屬雙方覺知對方影響的途徑;
(2)指導歷程:領導者對部屬的影響歷程;
(3)交換歷程:部屬對領導者的影響歷程。
演進層面則是指領導現象存在於時間的流轉之中,領導者和部屬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流轉而有不同的演進階段,結構層面中的各要素亦在時間的流轉下,有著不同的演進。
國內學者林振春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出版之〔團體輔導工作〕一書中,亦綜合各種領導觀點,提出團體領導整合模式如下:他指出領導職責是一種分享的功能,非固定在領導者一人,團體領導所涉及的因素統整歸為六類,即:團體目標、團體所處理的問題類型、團體所處的環境、整個團體的因素、團體成員與團體領導者(見上圖),這些因素在團體的發展過程中交互作用,相互影響。
其中並無先後因果關係,而是相互激盪,相互影響,領導者必須體認自己只是團體要素之一,仔細觀察了解其他要素對自己及對其他要素的影響;
充分運用,才可以達成卓越的領導目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