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業(佛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0:0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業(佛教)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業,音譯作羯磨,是造作之義;

 

指人的意志、行為、思想等身心活動。

 

業的範圍,涵蓋吾人內在的起心動念,到僧團中之種種出家法事等。

 

在印度早期宗教哲學思想中,業的觀念,是用來解釋有情生命流轉的動力,也是輪迴的主體;

 

只是在思想範疇中,業的地位並不甚重要,一直到佛教〔阿含經〕時代,業的意義及價值,才受到特別的發揮。

 

業的種類分為身、語、意等三業;

 

(1)意業,指內心的意志力;

 

(2)身業,以身體的行為舉止來表現意志力,即稱身業;

 

(3)語業,以語言來表現意志力即稱語業。

 

意業,又可稱思業,身業及語業又稱為思已業—即思業已付諸行動之義。

 

小乘佛教如一切有部又以意業屬於心法,而身、語業則屬於色法(物質);

 

而大乘佛教則主張諸業識完全屬於心之活動。

 

從道德價值的立場來論業,則可分為:(1)善業,凡是對現在未來利人利己如五戒、十善等;

 

(2)惡業,凡是現在未來害人害己的行為思想等,如貪、瞋、痴三毒;

 

(3)無記業,不屬於善和惡之行為意志者稱之。

 

依善的業因,其後能招感相應的善報福報;

 

依惡的業因,也會招感相應的惡報罪報,甚至墮入三惡道(即餓鬼、畜牲、地獄)。

 

另外,依深入的禪定修習,而感得色無色界天果報常在定中者稱不動業。

 

依報應趣向來論,業可分為三類:(1)定業不定業:故意所作的強業,必定會受某種果報的,稱定業;

 

如不是故意作的業,會感召不定報,稱不定業。

 

但是定業不定業,端視自己,如能修持戒、定、慧等,定業亦可成不定業,大惡報可變成小的惡報,甚至化為無;

 

(2)共業不共業:個體的所作所為所感應的一己之善惡業報,稱不共業;

 

社會群體的思想行為,影響到群體社會的風氣潮流,相互推移感染,稱共業,一般所云「共業所感」;

 

(3)引業及滿業;

 

引業,即牽引業(總報業),生命個體一生的果報而輪轉六道的總業力;

 

滿業,即別報業,形成人道等個體在諸根、形體、相貌、眷屬、貧富才能等的差別的業力。

 

如果從能否解脫的角度論,業又可分為有漏業及無漏業;

 

有漏業又稱不淨業(如人天福報爭),無漏業又稱淨業。

 

謂世間一切現象與有情的生死流轉,皆由眾生的業力所感招呈現的,此種思想稱為業感緣起;

 

小乘佛教多持此說。

 

依此種理論,不只眾生的身心活動等屬於業感,一切客觀的生活環境等無不是業力所招感,換句話說,業、可說是整個有情世界的主導者!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0:2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