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6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時伏氣外感篇 [暑病]夏為熱病,然夏至以前04】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15 22:2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時伏氣外感篇 [暑病]夏為熱病,然夏至以前04

 

 

[暑病]夏為熱病,然夏至以前,時令未為大熱,《經》以先夏至病溫,後夏至病暑。

 

溫邪前已申明,暑熱一證,幼醫易眩。

 

夏暑發自陽明,古人以白虎湯為主方,後賢劉河間創議迥出諸家,謂溫熱時邪,當分三焦投藥,以苦辛寒為主,若拘六經分證,仍是傷寒治法,致誤多矣。

 

蓋傷寒外受之寒,必先從汗解,辛溫散邪是矣。

 

口鼻吸入之寒,即為中寒陰病,治當溫裡,分三陰見證施治。

 

若夫暑病,專方甚少,皆因前人略於暑詳於寒耳。

 

考古如《金匱》暑、暍、痙之因,而潔古以動靜分中暑中熱,各具至理,茲不蓋述。

 

論幼科病暑熱夾雜別病有諸,而時下不外發散消導,加入香薷一味,或六一散一服。

 

考本草香薷辛溫發汗,能泄宿水。

 

夏熱氣閉無汗,渴飲停水,香薷必佐杏仁。

 

以杏仁苦降泄氣,大順散取義若此。

 

長夏濕令,暑必兼濕。

 

暑傷氣分,濕亦傷氣,汗則耗氣傷陽,胃汁大受劫爍,變病由此甚多。

 

發泄司令,裡真自虛。

 

張鳳達云:暑病首用辛涼,繼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斂,不必用下,可稱要言不煩矣。

 

然幼科因暑熱蔓延,變生他病,茲摘其概。

 

暑邪必挾濕,狀如外感風寒。

 

忌用柴、葛、羌、防。

 

如肌表熱無汗,辛涼輕劑無誤。

 

香薷辛溫氣升,熱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川連、黃芩則不吐。

 

宣通上焦,如杏仁、連翹、薄荷、竹葉。

 

暑熱深入,伏熱煩渴,白虎湯、六一散。

 

暑病頭脹如蒙,皆濕盛生熱,白虎、竹葉。

 

酒濕食滯加辛溫通裡。

 

暑熱邪傷,初在氣分,日多不解,漸入血分,反渴不多飲,唇舌絳赤,芩、連、膏、知不應,必用血藥,諒佐清氣熱一味足矣。

 

輕則用青蒿、丹皮(忌多汗)、犀角、竹葉心、玄參、鮮生地、細生地、木通(亦能發汗)、淡竹葉,若熱久痞結,瀉心湯選用。

 

又夏月熱久入血,最多蓄血一證,譫語,昏狂。

 

看法以小便清長者,大便必黑為是,桃仁承氣湯為要藥。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金幣 +1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3:52 , Processed in 0.07714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