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新生兒溶血癥】
拼音
xīnshēngérróngxuèzhèng
概述
新生兒溶血癥(Hemolyticdiseaseofnewborn)是指因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在我國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數,Rh血型不合者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統等少見。
病因病理病機
當胎兒由父方遺傳所得的血型抗原與母親不同時,進入母體后即會刺激母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紅細胞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導致溶血。
在ABO系統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數比A型及B型的人數多:A抗原較B抗原的抗原性強,故母O型,胎兒A型者得病機會多。
ABO溶血癥可發生在第一胎,與母體曾受自然界中類似A、B物質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體有關。
Rh溶血癥的免疫抗體,只能由人類的血細胞作為抗原刺激而產生,若在分娩時胎兒紅細胞才進入母體,則除有輸血史者,罕見第一胎即發病。
我國絕大多數人為Rh陽性,故Rh溶血癥在我國少見。
臨床表現
本病癥狀之輕重差異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癥狀較Rh血型不合者輕。
病兒常于生后24小時以內或第二天出現黃疸,并迅速加重。
隨黃疸加深可出現貧血、肝脾腫大,嚴重者發生膽紅素腦病。
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時已有嚴重貧血,可導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腫、甚至死胎。
診斷
根據生后24小時內迅速出現黃疸及溶血性貧血的臨床特點,結合母、嬰血型鑒定及特異性抗體檢查,即可明確診斷。
血清學檢查項目及其臨床意義見表2-3。
表2-3新生兒溶血癥血清學檢查項目及臨床意義血型
引用:http://big5.wiki8.com/xinshengerrongxuezheng_20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