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法文●來華法籍耶穌會教士】 最早來華傳教的法籍耶穌會土為金尼閣(Fr.NicolausTrigault),明萬曆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一○)來華,在杭州佈道,著有西儒耳目資、伊索寓言選集,和翻譯利瑪竇用西文所著的「中國傳教史」為中文。
法王路易十四自一六六一年親政以來,對葡萄牙獨占在華傳教事業頗為不快,而思分一杯羹。
適南懷仁於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奉清聖祖令,寫一封致歐洲耶穌會士公開函,呼籲速遣更多的會士來中國服務。
結果五位有特殊才華的法籍會士膺選。
他們是白晉(Fr.JoachimBouvet)、張誠(Fr.JeanFrancoisGerbillon)、劉應(Fr.ClaudedeVisdelon)、李明(Fr.LouisleComte),和洪若翰(Fr.JeandeFontaney),於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攜帶大批天文儀器來華。
白晉和張誠為康熙留在宮中供職,補南懷仁之缺,其他自由傳教。
白晉授帝天文、醫學、化學、測量學,和靜力學等。
帝熱衷科學,而感傳它的人士太少,於康熙二十九年(一六九七)派白晉返法,先請馬若瑟(Fr.Joseph-MariadePre'mare)、雷孝思(Fr.Joan-BaptistRegis),和巴多明(Fr.DomeniqueParrenin),後召杜德美(Fr.PierreJsrtoux),和馮秉正(Fr.Jos-Fr.MoyriacdeMailla)等來華效命。
他們最大的文化貢獻是奉帝命赴全國各省,進行地理測量達八年之久,繪成中國分區全圖;
雷孝思且赴韓國與西藏測量。
後都送到巴黎交丹威爾公司(d'Anville)製版印刷,是為「皇輿天覽圖」。
李明著中國現狀新誌(一六九六),白晉著康熙帝傳(一九六七),馮秉正譯朱熹所著之通鑑綱目為中國通史。
張誠且通滿文,編滿文字典與哲學要略。
張氏與葡籍徐日昇(Fr.ThomasPereyra)後以翻譯官身分,曾參與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康熙二十八年);
因此為天主教贏得康熙八年禁教令的廢除。
康熙三十二年(一七○○),帝患惡性瘧疾,久醫無效,二人再進奎寧丸,帝高熱立退,為感謝他們,特把西安門內一所大廈賜給他們,後又賜地建教堂一座,撥銀一萬兩,派大臣監工。
康熙四十二年落成,帝親題「萬有真原」匾額祝賀。
光緒十二年(一八七三),慈禧太后嫌它太近皇宮,幾經交涉。
終遷西什庫,並賜銀兩修理房舍和修建新的教堂,此即北平北堂。
帝在宮中倣法國科學院成立學藝院。
法學人杜赫德(DuHalde),把這些會士們所寫的歐洲通訊編成「耶穌會士書簡集」三十四巨冊,包括七十四年(一七○二~一七七六)間的撰寫;
杜氏再精選二十七名通訊,分地理、歷史、政治、經濟等目,編成中華帝國全誌(一七三五)四巨冊,是介紹我國風土文化的專集。
次年再版,且譯為英,德、俄三國文字。
法政府再以一七七六至一八一四年的歐洲通訊,編成北京耶穌會士中國紀要,是對我國問題的專題研究,包括有錢德明(Fr.Joan-JosephMariaAmiot)的中國音樂考、中國兵法考、孔子傳,及宋君榮(Fr.AntoniusGoubil)的大唐史綱等。
(羅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