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 Schoo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學校係為實現教育的目的而設立的場所,因此有別於一般的社會情境。
學校的產生,是在社會生活較複雜以後,必須有專門的場所,教導下一代生活知能,傳遞文化遺產。
杜威(J.Dewey)在[民主與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一書中指出,學校的功能包括:(1)學校為一適當安排的環境,將兒童應學習的項目由淺而深的排列;
(2)學校盡可能將沒有價值的活動排除,並選擇最佳者教給下一代;
(3)將社會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加以平衡,使每個兒童不受其背景的限制,而能接觸較寬廣的環境。
學校這個教育的場所,若要發揮其功能,應從幾個基本方面著手。
首先,施教者(校長和教師們)的素質和教育精神可說最重要,教師若能心向教育,在本身的舉止上堪為學生的表率,再配合學校的校園規劃所產生的境教功能,學生無形中即能潛移默化。
另一方面是有意的倡導,經由校訓所揭櫫的目標,再配合校歌、校徽等象徵與各種儀式,以及自然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的布置,塑造出學校的文化和學習氣氛。
當然,最核心的部分仍是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
而這部分的活動和前述的學校氣氛具有密切關係,尤其當兩者相互增強時,其教育的效果將更為顯著。
學校教育的成果,可分為學生的知識學習與品格陶冶。
其中,品格的陶冶更為重要。
唯近年來,教育的觀念逐漸窄化,常把學習只界定為知識的學習,而與品德的涵養無關,尤其各種非正式教育的觀念,幾乎都是只要能夠做到知識的傳授,就算達成目的。
例如隔空教育、遠距教學等,論者甚至認為這種非正式的教育將逐漸取代正式教育,亦即取代學校的功能。
實際上,這些非正式的教育與學校教育應為互補的關係,學校作為教育的場所,其實不易被取代,也不應被取代。
因為品德的陶冶主要是在學校裡實施,經由師生的朝夕相處、潛移默化才能克竟其功。
是以,教育方式在走向多元化之際,吾人不應窄化教育的概念,而抹煞學校教育的整體功能。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