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模板匹配理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3 05:2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模板匹配理論

 

Template-MatchingTheor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模板匹配理論為「組型辨識」(patternrecognition)歷程的一種理論。

 

原來個體對外界事物、圖形與文字的辨識能力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心理能力。

 

一個出生數月的幼兒就能認得母親的聲音笑貌,是個體很早就有的心理能力。

 

有關組型辨識之主要理論有三種:模板匹配理論或名模板比對理論、範型或原型匹配理論(prototype-matching)、及特徵匹配理論(feature-matching)。

 

模板匹配理論的觀點,認為外界的事物,只要我們曾經接觸過後,便會在個人腦海中留下印象、烙印或模板。

 

日後當外界的事物再次呈現在眼前時,它的形狀和貯存在腦海中的印象、烙印或模板相匹配或吻合時,就能產生辨識;

 

若不相匹配或不吻合時,就不能產生辨識。

 

模板匹配理論是最簡單的組型辨識。

 

依此理論,吾人腦海中存放著許許多多的模板,亦即內在表徵(internalrepresentation),又稱長期記憶。

 

每個內在心理表徵都有其形狀和意義。

 

當外在刺激輸入時,許多內在表徵與之比較,直到刺激與模板匹配時或聯結其意義時才能辨識。

 

以視覺為例,光進入眼球內的網膜(retina)上,這是視覺的邊緣系統,布滿敏感的接受外界刺激的細胞,亦即桿狀細胞(rods)和錐體細胞(cones)。

 

這些細胞受到刺激就發出神經訊號並傳遞到腦部,並進行比較傳輸進來的結構訊號與原先已存在腦部的結構訊號,直到匹配完成辨識為止。

 

此比較過程是系列的或平行的比較;

 

前者是先後次序的比較,後者則是同時並列比較。

 

一個簡單的模板匹配理論,尚難解釋所有的組型辨識。

 

奈瑟(U.Neisser)提出模板匹配之修正說明。

 

認為個體在進行模板匹配之前,會先對圖形的刺激做處理,處理方式一為局部運作,主要在去除不必要的刺激訊息,另一為常態化運作,主要在改變大小、旋轉角度、去除彎曲,使之成為一個標準的刺激後,再與模板匹配。

 

錢幣收集、核對支票字跡、商品條碼之辨識,皆利用模板匹配理論以為辨識的基礎。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9 03:1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