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法教】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善惡法教」是荀悅所提出的,教育對可善可惡的人的教法,指大多數中等的人,即是常人,皆善惡交集,宜用「法」抑止其為惡,用「教」輔導其為善,以鼓勵其成為君子,防止其墮為小人。
荀悅對人性的看法,主張性有三品之說,基本上他認為人性不具同一性,性善論或性惡論,都將世人一視同仁,全體歸之為善或為惡,而人既有賢愚之分,必然是由於性有不同,性三品指上智者性善,下愚者性惡,中材者善惡交集。
荀悅說:「善惡皆性也」,人在先天上既有善惡之別,那麼在後天要如何施教呢?
於是認為「性雖善,待教而成;
性雖惡,待法而消。」
對於上智者,順其性而「教」;
對於下愚者,以「法」抑其惡。
但是在教育效果上,「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後天的教化對於上智與下愚功能不大,所幸上智與下愚所占比例不多,絕大多數的中材,才是教化的重點。
因為常人是善惡交集的,要「法」「教」兼施,以「法」抑其惡,以「教」扶其善。
社會之安危治亂,全取決於法和教,因此他說:「法教得則治,法教失則亂」。
荀悅體認到人性從善難而做惡易之特質,特別對人性中惡念之產生加以分析,認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心淨如鏡,沒有絲毫惡念;
其他的人最好的狀況就是惡念「伏而不動」,次好的狀況是惡念「動而不行,行而不遠,遠而能復」,再其次是惡念「遠而不近」。
當惡念萌動時,要加以抑制,使之不至表現在行為中,才是上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