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2-6 20:26 編輯
【一葉知秋】
詞目:一葉知秋
拼音:yiyèjhihciou
注音:ㄧ|ㄝˋㄓㄑ|ㄡ
同義詞:一葉秋一葉報秋一葉落知天下秋落葉知秋葉落知秋
相似詞:見微知著,見一知百,因小見大,即近知遠,嘗鼎一臠相反詞不知所以
出處:語本淮南子˙說山:「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
懸羽與炭,而知燥溼之氣:以小明大。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
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戶;
一人相隨,可以通天下。
足蹍地而為跡,暴行而為影,此易而難。」
《淮南子》是漢淮南王劉安集門下食客所編寫的一本書,內容多為道家思想,並雜揉先秦各家的學說,世為雜家之代表。
其中〈說山〉一篇裡,有一段說明事物可由近觀遠、以小看大的道理,例如只要嚐一口鍋裡的肉,就可以知道整鍋的味道如何;
懸掛羽毛和木炭,就可以看出空氣中濕度高低變化;
看見一片葉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經來臨,一年快到了盡頭;
看到瓶裡的水結冰,就知道天氣有多麼寒冷。
後來「一葉知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由細微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唐‧元稹《賦得九月盡》:「霜降三旬後,萱餘一葉秋。」
宋‧蘇軾《過海得子由書》詩:「門外三竿日,江關一葉秋。」
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
唐·柳氏《楊柳枝》詞:「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天童咸傑襌師:「動絃別曲,葉落知秋。
舉一明三,目機銖兩。」
《續燈傳錄》:「弦動別曲,葉落知秋。」
明˙湯顯祖˙南柯記˙第二齣:「恨天涯搖落三杯酒,似飄零落葉知秋。」
釋義: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
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比喻由小見大,從部分現象推知事物的本質、全體和發展趨勢。
比喻由局部的、細小的徵兆,可推知事物的演變和趨勢。
「以小明大,見一落葉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亦作「落葉知秋」、「葉落知秋」。
亦省作「一葉秋」。
例句:智者有明睿的觀察力,故能一葉知秋,洞燭機先。
一葉知秋,見微知著,隨時留意各種徵兆,可避免災禍。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梧葉報秋》:「一葉知秋,雖古有此說,然安能應聲飛落?」
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要說梧桐一葉落而知秋的話,徐壽軒這一走也就表明了三廳的秋天的到來。」
《花月痕》第四一回:「黯絕並門一葉秋,桐陰小語便勾留。」
他是個有智慧的長者,凡事都能一葉知秋,洞燭機先。
公司的領導者應具有一葉知秋的敏銳觀察力,才能使業績蒸蒸日上。
用法作定語;
指從局部推知未來作主語、賓語、定語;
指秋天來臨
英譯:Comingeventscasttheirshadowsbefore.Thefallofasingleleafushersintheautumn; Onefallingleafisindicationofautumn
引用:http://idiom.wlps.kl.edu.tw/?id=33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