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補養一冬 瀟灑過春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26 17:49: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補養一冬 瀟灑過春秋


按照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便源於此。

當然,補是一方面,養同樣重要。

特別是對一些有慢性病的人,養中防病,防中重養,顯得尤其重要。

  
抓時機-食療、藥補兩相宜


中醫認為,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


冬令進補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進補。

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

如果進補不當,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因為藥物入胃全靠胃腸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腸功能正常,才能發揮補藥的應有效應。

對於這類病人,可先服用些黨參、白朮、茯苓、苡仁、扁豆、陳皮之類調理胃腸的藥物,使胃腸功能正常.

再由少至多地進服補藥。

這樣機體才能較好地消化吸收。

進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

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其它還有藥酒、藥粥等,均可根據各自的體質情況選用。至於藥補,常用的補益中藥有:


屬補氣類的,如人參、黃芪、黨參、白朮等,適用於氣虛不足,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脾虛泄瀉之人;


屬養陰補血類的,如生地、阿膠、當歸、枸杞等,適用於面白無華,頭暈心悸,口唇蒼白,血紅蛋白偏低,婦女月經量少等症狀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補品,適用於平素陽虛怕冷,四肢不溫,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補藥也不是隨便可用的,當視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而分別選用針對性的補益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強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氣虛病人而見體力衰弱,四肢無力,精神疲乏,心慌氣短,或年老體弱,或工作過度勞累後周身無力,或慢性病引起的頭暈無力等症,均可服用。

能夠補益元氣,增加食慾,促使體力恢復。

又如阿膠具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對血虛的人尤為適宜。

虛啥補啥,各人都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用,也可去醫院請中醫師確診屬於那一類虛證,再選擇相應的補藥,使補得其所,補而受益。

  
特別提醒:


體質虛弱的人,在感冒或其它急性病期間,應停服補品,待急性病治癒後再繼續進補,否則會使病症遷延難愈。

在服用滋補佳品的同時,還應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

因為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增強胃腸道對滋補品的消化吸收,使補藥中的有效成分能夠被機體很好利用,真正達到補而受益的目的。

  
防疾病-心腦血管放首位


各大醫院大量臨床資料和研究表明,每年的11月和4月為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高峰期,特別是氣溫變化劇烈時,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病的發病明顯增加,死亡病人也隨之增多。

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研究發現,冬季,老人易產生負性情緒,體內交感神經興奮,釋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質,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使人的代謝和心肌耗氧量增加,還可導致冠狀動脈收縮或發生痙攣,造成心肌缺血,引起心律不齊、心絞痛,甚至心力衰竭。

寒冷可引導起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臟負荷。

因此,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冬季要有足夠的睡眠。

冠心病人還需重視,睡眠醒來必須先在床上躺一會兒,待“醒透”後再起床,避免心絞痛、中風等發作。

同時,運動鍛煉要有一定的強度,能持之以恆,一般每週不少於3次,每次20~40分鐘,運動量以不增心率為宜,或心率雖明顯增加,但經休息片刻後,便逐漸恢復正常,且不伴有胸悶、氣短、咳嗽、胸痛等,自我感覺良好。

  
醫生建議:

  
注意防寒保暖。

在氣溫下降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鬆,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


合理調節飲食起居,不酗酒、吸煙,不過度勞累。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


進行適當的御寒鍛煉,如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隨時觀察和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重保健-腳浴天天要堅持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


大家都知道“寒從腳起”的道理。

而冬天裡,人們往往手腳寒冷,如果用熱水燙腳會感到全身舒服,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腳浴”。

根據中醫原理,腳部受寒能反射地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胃寒疼痛、凍瘡、靜脈炎等。

但如果堅持每天溫熱水洗腳並用雙手指按摩一定穴位,則可達到增強體質、防病治病的良好作用,若持之以恆,可望益壽延年。

中醫經絡學說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腳背、腳底、腳趾間匯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學家還認為腳是人體第二心臟,腳掌上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相聯,洗腳時浴時用雙手在溫水中按摩腳心、腳趾間隙,能使大腦感到輕鬆、舒暢。

方法


每晚臨睡前,用水溫在40~50℃左右熱水,待雙腳浸泡5分鐘後,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平行交替按摩雙腳湧泉穴各60次,再用雙手大拇指在溫水中按摩兩腳腳趾間隙各20次。

為保持水溫,可分次加入適量燙水。 (紅網)


引用:http://www.huaxia.com/zt/sh/08-049/1212651.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08:15 , Processed in 0.5000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