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芩(三兩) 甘草(二兩) 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 生薑(三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夜一服。
周注。黃芩滌熱。故為溫利主藥。以能泄熱也。
然用芍藥者。
性酸寒,深入陰分。一泄一收。熱去而利止耳。
取甘、棗者。
和中也。
膀胱與膽。二腑既病。胃無獨安之理。 至有嘔。明有痰飲結聚。非薑、半不除。薑、半辛燥。非伏氣所宜。而去嘔則有殊功也。
況以芩為君。又何畏乎。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方注。太陽脈浮。陽明脈大。關上乃少陽之部位。故曰三陽合病。但欲眠睡者。
熱聚於膽也。
目合則汗者。
少陽少血。虛則不與陽和。寐屬陰。故盜汗出也。
周注。溫氣發出。乃至三陽皆病。其邪熱溷實。不言可知。故其脈浮大也。
憶邪伏少陰時。則尺脈亦已大。今因由內發外。由下達上。而浮大見於關以上。故曰上關上也。
邪雖上見陽位。少陰之源未靖。則欲眠尚顯本證。而目合則汗。即為盜汗。又顯少陽本證。何以獨見少陽。因母虛子亦虛。而少陰邪火與少陽相火。同升燔灼也。
所以稍異熱病者。
但目合則汗。不似熱病之大汗不止也。
然何以不言太陽陽明二經證。以浮為太陽經脈。大為陽明經脈也。
治法當以小柴胡去人參、薑、半。加芍藥為主。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
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
若脈微弱。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痹也。
病患云。實咽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 周注。於伏氣之時。見伏氣之病。而脈得微弱。則是少陰脈也。
其人腎氣虛者。
不及於陽。而即發於陰。以少陰脈本循喉也。
故將發必咽痛。至發後則痛極似傷矣。
豈可認為痹證。而誤治耶。
然咽痛勢已發於上。殊不知腎司開闔。陰熱上升。 豈遂盡泄。故必疾趨後陰。而下利可預知也。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
可與甘草湯。不瘥者。
與桔梗湯。 周注。伏氣發出少陰之經。必咽痛者。
不必言矣。
先與甘草湯。以緩其上升之勢。 更與桔梗湯。以開其怫鬱之邪。亦不必言矣。
但伏氣為重證。少陰為至虛。仲景輕輕先試。不用黃芩本湯者。
夫豈無故。以才發少陰。止見咽痛。無胸滿心煩等症也。
無下利嘔渴等症也。
欲用他藥。從何入手。故二三日間。姑就咽痛。連舉二湯。使服之痛止。則少陰之邪。先已去其大半。後有證見。隨之投藥。此聖人明示不可妄治之道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416&pid=255432&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