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5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印象樂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4 06:30: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印象樂派

 

音樂上所謂印象派二(Impressionism),是與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Debussy,西元一八六二~一九一八年)的名字緊密相連的。

 

他畢生反對浪漫派的「向心性」,自己卻造成一種比浪漫派更浪漫的新風格,因此他被稱為「浪漫派」的最後大師,而他的印象派也成了浪漫派餘威似的迴光返照。

 

本世紀初期的新古典樂派,正是以反浪漫,尤其反印象派為號召的。

 

印象派這個名稱,來自音樂的姊妹藝術-繪畫。

 

一八七四年自由派畫家莫奈(Monet)展出的「日出的印象」,當時記者諷刺他是印象派代表,包括一群被正統派推出學院大門的畫家:羅丹、雷諾、席斯雷等。

 

他們大半喜歡在野外作畫,色彩鮮艷對比,表達出瞬間的視覺感受,且往往記出繪畫的確切時刻來。

 

德布西將這種文學與繪畫的新潮,帶進了音樂王國,放棄外在的客觀事象面,而捕捉藝術創作者對事物主觀的,隨時變化的印象感受,再用音色的調配表達出來,使音樂效果成為一個朦朧的、夢幻的、暗示性的、飄忽不定的綜合印象,好像鏡頭焦點被推移了,霧裏看花,比實際更覺迷人。

 

他的代表作,如管絃樂「三首夜曲」、管絃組曲「海」、交饗詩「牧神的午後」、抒情歌劇「貝雷亞與梅利桑」、鋼琴「前奏曲集」等,都是極富啟發性的珍品,為現代音樂打開一條新的展望。

 

為了表達印象樂派對事物的感情反應,德布西運用各種有效的作曲技巧,來建立印象派的基本樂語。

 

如神祕的東方五聲音階,來自中國律呂沒有半音張力的六全音階,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平行手法,粉碎中求統一的整體旋律,各聲部間任意飛翔的持續低音,和弦周圍像光環一般放射異彩的附加音,以及只並置而無真進行的調式和聲法等,這一切都足以造成一種氣氛和音色的渲染,來代替陣容堅強的傳統曲式、動機運用及主題發展等手法。

 

但是這些技巧很容易被人辨認出來,這對同路的作曲家們反而不利,一聽就知道德布西,或至少好像是在模倣德布西。

 

印象派作曲家除了德布西以外,最重要的是拉威爾,其他如盧塞爾、杜卡、法雅,雷斯碧基、希瑪諾斯基等人,或多或少也都利用某些印象派手法。

 

至於它「脫離傳統」的精神,影響了瑪勒、魏本、巴爾多克以來,幾乎所有的現代作曲家。

 

這也是和它的姊妹藝術,極端相似之處。

 

(李振邦)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2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07:38 , Processed in 0.46875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