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2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背景派的批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2 02:48: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背景派的批評

 

ContexualCritic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背景派的批評又稱為「科學化的批評」(scientificcriticism),其著眼點在揭發藝術之歷史的、社會的以及心理的背景,不使藝術品處於孤立的狀態,也不使審美的經驗與人生的其他經驗脫節。

 

此派的批評,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才彰顯,乃因當時的人都認為無論對任何事物,除非追溯其前因後果,及它與其他事物間的相互關係,否則單就一件孤立的事物來看,是無法充分了解的。

 

十九世紀的藝術批評家,一方面受到自然科學之精確性的刺激,同時受到標榜科學之實證主義運動影響;

 

另外,對過去的藝術評論所表現之分歧混亂感到失望,於是要求以科學化方法企圖去了解藝術,也即是從藝術的歷史、社會、心理各方面的背景中去了解、解釋藝術。

 

分為:1.社會學的批評:法國批評家泰英(HippolyteTaine)從社會的發展去做解釋和判斷,他認為一切主要的社會制度、藝術、科學和哲學,和物理事件一般,可以憑因果關係加以決定;

 

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會發展出不同之作品,其中有三個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民族、環境與時代,所以,從上述三個社會要素來探討與作品間之關係,就較能客觀地了解作品之意義及判斷作品之價值。

 

馬克斯(KarlMarx,1818~1883)等人的唯物論批評主張是:最能反映社會現象者,莫過於經濟;

 

社會對藝術的影響有兩種方式:(1)藝術家受社會輿論與社會時代所刺激而創作,所以作品是由該時代社會之動力所發生,並賦予它創作方向;

 

(2)藝術作品反映社會當時代的象徵、政治思想、材料和形式。

 

2.心理學的批評:此種批評的推行者是聖伯佛(C.A.Sainte-Beuve),他以為如果我們能透視藝術家的內心生活,便可適切地了解他的作品,避免滋生誤解而喪失作者意向。

 

而其理論所本,乃來自佛洛依德(SigmundFreud,1856~1939)的藝術創作起源說;

 

藉藝術品為分析對象,輔以藝術家的日記、手札、傳記等文獻,來探討其性格與潛意識,或視藝術品為寄情托物的象徵,以此來說明其創作動機與意向、創作歷程及作品之意義、價值等。

 

3.歷史的批評:此類批評家將藝術品的多樣風格和形式,跟該時代的思想結構和經濟狀況產生關聯,而以這一種歷史條件跟藝術家個性、想像性等個人因素之辯證關係,來說明作品之意義和判斷價值。

 

科學背景派的批評,可說是相對主義立場的批評。

 

最佳的背景派批評,應能結合歷史、社會、心理學等知識,來從事多面向的批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1 15:0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