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皈依指身心歸向而依投於佛、法、僧三寶,亦作「歸依」;
所謂皈依佛寶以為師,皈依法寶以為藥,皈依僧寶以為友,故亦稱「三皈」。
皈依在梵語中含有救濟、救護之義,即藉依三寶之功德威力,以加持、攝導皈依者。
據〔大毘婆沙論〕卷三十四所載,有關能歸依之體,約有以下數端:以名等為能歸依者,以語業為能歸依者,以身業為能歸依者,以信為能歸依者。
總之,身語業及能起彼之心,心所法,諸隨行等善之五蘊為能歸依之體。
而〔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四舉出歸依之異於敬禮者有七種:(1)歸依唯局於身、語二業;
(2)必其歸三寶而成業,故歸依之境廣;
(3)歸依必「盡未來際」;
(4)歸依情懇,通於表業與無表業;
(5)歸依必合於身、語二業,其義較重;
(6)歸依帶相,故唯於欲、色二界有之;
(7)歸依乃觀真理而成,故義較勝。
一般而言,三寶有所謂「自性之寶」與「住持之寶」。
自性之寶中的佛,是指自性之覺;
法是指自性之正;
僧是指自性之淨。
而住持三寶中,佛是指象徵佛陀崇高完美人格之木彫,泥塑、紙畫的佛像;
法是指三藏經典;
僧是指剃髮袈裟的僧尼。
住持就是久住於世以保持佛法之三寶之意;
若眾生不具自性三寶,則住持三寶地無所施用。
倘若不藉助於住持三寶以增上緣,則眾生雖具自性三寶,也永無開發之日。
所以二者是借外緣反照內心,表裡一致。
若信奉佛教者對此產生虔敬歸附之心,稱歸依。
所以歸依的最終目的,仍是歸向於自己之圓覺佛性。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