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形態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0 02:0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化形態學

 

Kulturmorphologie,CulturalMorph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文化形態學」一詞是由德國文化學家佛羅賓紐斯(LeoFrobenius,1849~1917)所提出;

 

他是得自生物學中之形態學的觀念與方法,將它們使用於人類的文化史與社會科學的範圍中。

 

他在一八九七年發表的〔文化圈理論〕(DieKulturkreislehre,CultureCircleTheory),及一八九九年發表的〔自然科學的文化理論〕(DieNaturwissenschaftlicheKulturlehre,TheNaturalScientificCultureTheory)兩篇論文,提出「文化形態學」的概念。

 

他採用自然科學的方法和達爾文(CharlesDarwin,1809~1882)進化論的觀點來看文化;

 

提出很明確的思想,認為一種文化通常要把握其生活本質,即文化存在於人之上,並認為文化的發展是以廣泛形勢或類型為基礎。

 

他的思想後來開始轉向於精神科學的思想方式,在一九一一年發表的〔派多伊瑪〕(Paideuma)研究論文,將旅行研究所獲得的觀點-非洲的民族給他完整的印象,使他在心目中常有文化的思想輪廓。

 

「派多伊瑪」是創造的名詞,指每一個文化都有心靈,這種心靈之產生含有超個人的因素。

 

因此,文化形態學的解釋是:文化在發展的階段裡,依據其時間與空間的條件,了解文化的類型。

 

佛羅賓紐斯的文化形態學理論,曾對史賓格勒(OswaldSpengler,1880~1936)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文化形態學是以文化有機體來解釋文化的生老病死,史賓格勒將其用來說明文化的春夏秋冬四期。

 

這些論點後來式微了,其原因為:(1)佛羅賓紐斯晚年的思想已轉變,已不再堅持生物學中之形態學的觀念與方法,而轉向文化心靈;

 

(2)後來的文化學家對文化所持的觀點,是超有機的,等於否定了文化有機說。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10:15 , Processed in 0.28124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