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術】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心術指運用心思的方法,或可說思維的原理和功能。
〔管子.七法〕中說:「實也、誠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謂之心術。」
意思是說:忠實、誠信、敦厚、寬大、以己度人,就是所謂運用心思的原則或法則。
管子的定義基本上以「心術」泛指起心動念背後的善良意圖,後世使用「心術」所指的則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見於〔荀子〕書中的〔非相篇〕與〔解蔽篇〕。
荀子身處戰國末年,時人迷信禨祥,不識大道,占卜看相十分普遍。
荀子於是作〔非相〕,希望能掃除迷信。
荀子認為觀看人的形狀顏色,以判斷吉凶妖祥是世俗流行的謬說,講理的學者則不屑一顧。
需知貌不如心,心不如術,有人面惡心善,也有人笑裡藏刀,〔非相〕中說:「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
形不勝心,心不勝術。
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
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
也就是說以人的外貌判斷吉凶善惡,不如根據人的心。
以人心判斷,又不如根據人選擇運用心思的方法。
需知外貌受心思的支配,心思則受運思方法的支配。
運思方法正確,心靈進而順從之,雖然外貌凶惡而心術善良,地無害為君子;
反之雖然面貌和善,但心術邪惡,則不免為小人。
由此可知,人不可貌相,必知其心術是否端正,才能據以判斷吉凶妖祥。
此外運用心思時必須小心謹慎,澄清思慮,以免受到障蔽。
荀子認為心能思能慮,但是往往蔽於一曲,闇於大理,形成心術的公患,〔解蔽〕中說:「故為蔽:欲為蔽,惡為蔽;
始為蔽,終為蔽;
遠為蔽,近為蔽;
博為蔽,淺為蔽;
古為蔽,今為蔽。
凡萬物異則莫不相為蔽,此心術之公患也。」
也就是說人往往持一偏之見,不能觀照全局,造成認識上的蔽塞侷限。
(參見「不蔽之福」)蔽塞侷限造成的原因,或為欲求歡喜,或為嫌惡討厭;
或只見事物發紉之始,或因只見事物結束之終;
或因事物距離太遙遠,或因事物距離太近;
或因學識過分駁雜,或因學識過分淺陋;
或因崇古,或因尚今。
簡言之,只要拘泥於萬物之間的差異,便會造成認識上的侷限,而這也正是運用心思的共同困難。
故心術一辭不止於指思維的方法,更是指思宇的闊狹,動機的善惡,以及人品的端正或邪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