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吳佩衡醫案-痰飲咳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8-9 04:19: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吳佩衡醫案-痰飲咳嗽

 

李x×,男,年四旬餘,昆明市人,患痰飲咳喘病已八、九年,經中、西醫屢治未愈。

 

診其脈左弦右滑,兩尺弱,心脈細短,肺脈滑大,按之則空,舌苔白滑而膩,面色青黯,目下浮起如臥蠶。

 

咳痰氣喘而短,胸悶痰滯,頭疼目眩。

 

食少無神,畏食酸冷,渴喜熱飲而不多,小便短赤,咳時則遺。

 

入夜難眠,行臥惟艱,值陰雨天寒尤甚。

 

良由脾腎陽虛,飲邪內泛,脾不運化,寒濕水飲上逆犯肺則作痰作咳。

 

腎虛不納,則短氣喘息而遺溺,痰濕阻遏,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肺腎之氣不相接,遂成痰飲咳喘之證。

 

,(金匱要略》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為痰飲病治本之法,稟承此意擬方小青龍湯加減主之。

 

附片20克 北細辛4克 麻茸3克 乾薑15克 法夏15克 五味子1.5克 甘草3克次日複診。

 

昨服一劑,頭疼、咳痰稍減,痰較易咯,乃照原方加倍分量。

 

服後痰多咳吐如湧,胸悶減,喘息較平。

 

服二劑後,頭痛若失,喘息平其大半。

 

服三劑後,稍能食,行臥已較輕便,唯痰多,氣仍短,小便轉長而色仍赤。

 

蓋濕痰飲邪得陽藥運行,在上由咽喉氣道而出,在下則隨小便而去,乃病退之兆。

 

仍照前方加減治之。

 

附片100克 北細辛10克 半夏10克 乾薑4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茯苓30克 桂尖203Z 五味子3克 甘草10克服二劑後,喘咳平,痰已少。

 

三劑後,胸悶氣短均愈,飲食倍增,弦滑之脈已平,膩苔已退。

 

唯精神未充,後以苓桂朮甘湯加附子、口耆,連進十劑,遂得痊瘳。

 

附片150克 口耆30克 茯苓20克 桂尖20克 自朮20克 甘草10克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02:32 , Processed in 0.08397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