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23:26 編輯
【史學●李春生】
李春生於1838年1月12日出生在福建廈門。
父以操舟為業,因家境貧寒,僅短期肄業私塾,即輟學叫販以貼補家用。
1852年隨父信奉基督教,開始學習英語,兼習商業。
1857年,應聘為廈門英商怡記洋行掌櫃,從事洋貨及茶葉貿易。
1867年,李氏轉任淡水英商寶順洋行總辦,協助店主德克(JohnDodd)開發北臺的茶業,由於經營得法,茶葉迅速發展成為北臺出口之大宗,中外商賈競相前來設棧起館。
其後,李氏復轉任英商和記洋行總辦,同時亦自製茶葉外銷,並經營三達石油公司之煤油,獲利甚多,遂成鉅富,時人稱其財富僅次於板橋林本源家,稱譽其為「臺灣產業之先驅」。
李春生不僅為一鉅商,更熱心公益,頗受官府之倚重。
1878年踴躍捐輸,並參與督造臺北城;
1880年經臺灣巡撫丁日昌薦舉,得敘五品同知,加賞戴藍翎;
日治初期,李氏與地方紳商倡設保良局、士商公會,因功獲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及紳章;
1902年受任臺北縣(註1)參事,並於1922年獲延攬擔任臺灣史料編纂委員會評議員;
1923年日本皇太子遊臺,特對李氏敘授從六位勳五等;
1924年10月5日,李氏以八十八歲高齡辭世。
1874年到1894年間,李春生所寫文字逾十數萬言,先後出版《主津新集》、《民教冤獄解》、《民教冤獄解續篇》、《民教冤獄解補遺》、《耶蘇教聖讖闡釋備考》、《天演論書後》、《東西哲衡》、《哲衡續集》、《宗教五德備考》、《聖經闡要講義》等書,內容涵蓋時事世務、禮教民俗、基督教教理、評論東西諸家思想等。
在日本的殖民統治下,他勇於從基督教信仰中尋得有力的觀點,對西方的罪惡和傳統中國的腐敗加以批判,並積極參與宗教事務,1901年就任大稻埕長老教會、大橋教會長老。
中西牛郎以李氏之偉大在於其擁有「絕大之思想」,為一有神哲學家、詞章家,其文字「幾無片言隻字非至理名言」,稱李氏為「世界級大博士」;
時人亦稱譽其「學貫古今,才兼中外,究天人之微、通損益之變,垂不朽立言,等身著作」。
除了思想與宗教方面的立言外,李氏在文學上的重要作品當為《東遊六十四日隨筆》。
此遊記的寫作背景為1896年2月日本治臺次年春天,李春生應日本駐臺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返國述職之便,隨行旅日遊覽,並順道親送孫輩六人赴日留學,他在同年4月26日返臺後,將此行見聞寫成《東遊六十四日隨筆》於《臺灣新報》上發表,並交由福州美華書局刊印出版。
李氏在遊記中以淺顯的文言文描寫日本的山川人物、景物建築與文化風俗,並對日本現代化的思想、教育、宗教與生活方式表達讚賞之意;
他在書籍內文前以「耶穌降生」及「光緒」紀年,序文最後則以「明治」繫年,明確表達了臺灣政權改隸的事實,他雖肯定日本的現代化,然而當他以被殖民者的身份與內地(日本)、祖國(中國)及世界(異文化)相遇時,不免面臨著許多文化上的衝擊、掙扎與改變,而這樣的心境便具體而微地反映在他的旅行書寫中。
從遊記之取材及其論述,可以瞭解李春生對日本的印象與觀感,藉此分析其遊日前後的思想變化,並從中得知他堅定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對於改隸後的臺灣的未來展望。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9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