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3-3-24 09:15:48

【人文●義民爺】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人文●義民爺</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傳統臺灣社會中,官方會將協助平定地方叛亂有功的死難人士追封為「義民」,民間則稱為「義民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雖然在清領時期許多地區都有被追封為「義民」的人,但是沒有其他地區會將義民視為神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將義民爺視為神明而做為祭祀對象,是臺灣特有的現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臺灣最早的義民源於清領時期,早期義民廟的建立,都與朱一貴、林爽文與戴潮春等三次較大規模的民變有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特別是1787年(乾隆52年)的林爽文事件,震盪整個臺灣西部,清廷雖然派軍隊渡海支援,但是臺灣各地方的武力也扮演重要角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平定戰事的過程中,許多參與平亂者都為保衛家鄉而陣亡,戰事之後各地大多建廟祭祀死難者,因此義民爺崇拜,也包含對陣亡親友追思的涵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隨著時間發展以及地緣上聯庄制度的形成,北臺灣的義民爺幾乎成為客家語言群共同的信仰對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雖然以全臺義民廟分布的空間來看,義民爺信仰並非客家語言群所專有,但是將義民爺的祭祀做為共同參與的大事,則是客家社群特有的現象,「義民爺」也成為北臺灣客家認同的一種象徵。</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今日臺灣的客家研究中,義民信仰是相當重要的主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北部與南部對於義民信仰的情況也有歧異;</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北臺灣的義民爺信仰因枋寮義民廟的影響,逐漸轉化為民間信仰中的正統神明;</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南臺灣的義民信仰,相對而言在性質上仍較接近無主之鬼的有應公,所以信仰內涵的轉變及地區性差異的比較,是值得關注的焦點。</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參見「義民廟」)</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80</stron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義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