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批判】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校批判</FONT>】</FONT></STRONG></P> <P><STRONG>Schulkritik</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校批判是對公共教育與學校制度所形成的教育品質低落,以及因學校教育所產生的社會不公平等問題,所提出的反省與批判。</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中主要論點來自「非學校化教育」(deschooling)與批判理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六○年代中期以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古德曼(P.Goodman)、霍爾特(J.Holt)、柏萊特(C.Bereiter)、伊利希(I.Illich)等人相繼批評公共教育制度的僵化、集團性,並主張自由的、個人化的教育。</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柏萊特質疑學校教師的權威角色,認為教師和一般人一樣,具有弱點與偏見,但因其身為教師即擁有塑造學生的權利,殊不合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他強烈反對任何人將自己的決定加諸兒童,妨礙其自由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古德曼則相信,學校壓制並賄賂聰明的孩子,企圖征服所有學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實在實際的工作世界中,年輕人可以學到很多事物,獲得真正的教育,不一定要在學校中學習。</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伊利希的「非學校化教育」尤為學校批判的論點中,相當引人注目的一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伊利希將學校界定為「與教師有關、要求特定年齡階層者全時參與強迫課程的過程」,並依此批判學校制度使「兒童屬於學校」這樣的看法被視為理所當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為兒童不成熟,所以必須為他準備一個叫做學校的地方,而隨著學校教育年限的增加,兒童期也延長,於是學校得以長時間禁錮年輕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校制度也將學習界定為學校教學的歷程與結果,窄化學習的意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外又賦予教師以監護人、道德家、診療者的身分,過度抬高教師的權威地位,使教師得以完全控制學生,剝奪學生的自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所以伊利希主張廢除學校,代之以四種學習網路:教育實物的諮詢服務、技能交換、同好選配以及教育人士的諮詢服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教育批判理論學者則由「教育不平等」著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他們通常提出兩種說明:其一是社會階級愈低的學生,在學校中的成就愈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其二是社會中財富、所得、權力、機會的不平等現象,非但實際存在,也將持續形成而永遠循環,這與學校教育有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批判理論學者關心這些不平等現象的成因,以及學校教育如何強化此種現象,其中用來解釋這些現象的主要觀點即是「再製理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再製理論以學校教育藉著傳遞主流的文化與意識型態,造成下層階級兒童的失敗,使得權力關係代代再製,再統治階級的權力與地位得以鞏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歸納而言,上述的學校批判論點皆認為學校是一個壓迫性、宰制性的機構,代表社會的支配權力,本身即蘊含了不平等,所以也不可能產生公平正義的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於是遂有廢除學校之類的激進改革觀點出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