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23 02:58:15

【態度的形成】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態度的形成</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AttitudeFormation</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態度是個人對特定人、事、物的信念、評價與反應傾向,通常認為內含認知、情感與意向三種成分,主要的表現在對一件事或人的接納或拒斥,或贊成或反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綜合有關研究的結論,個人態度的來源很多,主要有文化系統、學校教育、家庭環境、社會角色、法律規範、傳播媒體、同儕團體與直接經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另外部分研究指出遺傳基因或人格特質,也是決定個人態度的因素。</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探討態度形成的理論也很多,其中以三種學習理論的觀點最受重視:(1)古典制約(ClassicConditioning)說:認為與引起特定反應或態度的事物重複出現多次後,中性刺激也能引起類似的態度,如一政黨名號與群眾遊行的衝突事件經常在傳播媒體一起出現,會使厭惡暴力的民眾形成對該政黨厭惡的態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操作制約(OperantConditioning)說:主張對特定事物的態度,常經由環境刺激的增強或消弱而來,如學生對自己表現好的學科有好感,是好成績增強的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Learning)論認為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後果,也會形成相關的態度,如有暴力傾向的青少年,很可能因為家裡有個經常以暴力解決問題的父親。</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其他的理論如自我知覺(Self-Perception)說指出,當我們的態度不很明確時,會反觀自已的行為與所處情境,並據以推論有關的態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獲得微薄酬勞的受試者,比酬勞較多者對實驗的態度反而較好,班姆(D.Bem)認為這是自我知覺作用的結果,即是在酬勞誘因不足的情況下,不再考慮酬勞,而從自己的行為結果看實驗,認為實驗有其價值從而推論並形成自己的態度。</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態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