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FONT>】</FONT></STRONG></P> <P><STRONG>Open-EndedDilemmas</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係根據郭爾保(LawrenceKö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論而設計的道德教材,又稱為道德的兩難情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郭爾保於一九五八年發表他的道德認知發展論,並於一九七五年提出研究結果,證實「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及其伴隨的討論方法,是在教室中發展學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最有用的課程工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郭爾保提議:經歷道德衝突和察覺別人的觀點及意見,與道德成長有直接的關聯;</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以「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為工具,透過特殊的情境,把焦點集中在道德衝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學生在群體中分享各種道德意見,澄清並反覆述說他們自己的道德立場,或者統合別人的意見於自己的道德觀念中。</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學生發現他的信念受到挑戰時,道德推理使參加討論的每個人經驗道德衝突或不平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果學生接觸到比他的道德推理階段較高的思考,則可能移到那較高階段,所以衝突氣氛是道德成長的理想環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是一種衝突的情境,在其中,何者為是或何者為非不清晰明顯,在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後,可以引起思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則良好而可使用的兩難情境包含一項特殊的情境,並無太多的資訊,對個人而言,是有趣且似乎是真實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雖然成功的兩難情境的形式與內容可能甚為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質,即成功的兩難情境可以用於推進學生的道德成長到較高的階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效的兩難情境具有如下的特徵:1.有效的兩難情境提出衝突的主張,而且二者或所有的主張表面上都合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例如,一則處理在人類生命與法律之間的衝突,可說是強有力的兩難情境,因為大多數人相信生命的重要性和個人對法律的責任二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同樣地,一則涵蓋說實話與傷害別人的感情之間的衝突情境,也是一則強有力的兩難情境,因為大多數人既不喜歡說謊,也不願傷害別人的感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2.有效的兩難情境以一個特定的轉移階段與層次為重點。</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為第二與第三階段兒童設計的良好兩難情境,可能以關懷別人對抗自我利益的問題為重點。</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你正在趕回家過你的生日宴會途中,如果停下來救助一名騎腳踏車發生意外受傷的人,就可能延誤你的生日宴會,那麼你應該停下來救助那個人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同樣地,對第三和第四階段的學生而言,一則良好的兩難情境可能包含在法律與對團體忠誠之間的衝突情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你知道你的好朋友犯了罪,你會將他交出給司法機關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有效的兩難情境包含一些參與者真實的生活經驗。</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大部分引起小學生反應的兩難情境都包含與同儕或父母有關的問題,如你會向妳的父母說謊,以便跟你的朋友去看電影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4.有效的兩難情境時常使用歷史或科學的案例,但其事實要加以界定與限制;</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此,主要的焦點集中在倫理問題,而非實際的或科學的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5.有效的兩難情境開放討論問題的方法,此種方法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包含在兩難情境中的道德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一位教師使用一則處理動物實驗的兩難情境,科學家應該注入危險的藥物於動物身上,以便發現治療嚴重疾病的處方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總之,「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是一種道德教材,在此教材中,最後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對答案的選擇不是事先構成的,而是處於完全自由的狀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結局開放的型式」比「選擇固定的型式」不明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選擇固定的問題」可以事先編定答案供學生選擇,而「結局開放的問題」則不限制學生在某一範圍內回答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教師編撰「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就是兩難情境要配合學生的道德認知發展階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所以教師必須先評量學生的道德發展階段,及兩難情境的問題內容與型式,然後才能作最佳配合,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且能激發學生的思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可以取材自學生生活情境中有關道德的問題、教科書中有關的道德題材、社會生活中正在討論的道德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結構與情節力求單純,通常包含一名主角,較少的配角,文字力求簡短,敘述明確,排除不必要的細節,最後以疑問句,提出兩個以上與內容情節有關的道德問題,讓學生自由思考與判斷,而其可能的答案是開放的、不定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總之,為促進學生道德認知發展,所設計的良好的「結局開放的兩難情境」,不但要秉持道德認知發展論、心理學的基本原則,而且應符合下列標準:(1)增加課程的實質功能;</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2)應該盡可能簡單;</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3)無固定答案;</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4)應該涵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道德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5)必須提供選擇行動的機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6)配合學生的道德認知發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 </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