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碩 發表於 2012-11-18 20:46:07

【互為主體性】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互為主體性</FONT>】</FONT></STRONG></P>&nbsp;<P><STRONG>Intersubjectivity</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互為主體性是經驗科學方法的一個要求;</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意指在經驗科學中對觀察的陳述,唯有能為每門學科的研究者所驗證的才能予以容納。</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研究人員所指的觀察必須可以重複,即是觀察不限於一個或少數有特殊稟賦的人,而且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嚴格說來,首次的觀察及其驗證均非互為主體性的,因為任何觀察必然為一個主體所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只有以語言為媒介,經過不同主體互相溝通,才能使觀察得到互為主體性的驗證。</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此外,所有觀察所得的資料,必須毫無例外的屬於外在世界,這也正是不同主體的共同架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有些學者認為理性的先驗命題具有互為主體的有效性,是為原則上每一個認識主體都有理性,可以洞識到理性先驗命題的普遍有效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最後,哲學人類學家常把互為主體性視為人的特徵,因為作為主體的人始終指向別人並依賴別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現象學中的互為主體性另有特殊的意義;</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討論知識起源問題時,現象學者認為人在世界上群居,人與人之間有各種不同的關係,最根本的就在於知識,即一個主體意識和另一個或多個主體意識之間的關係,雙方各有認識作用即互為主體性。</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舒茲(A.Schutz)綜合韋伯(M.Weber)和現象學鼻祖胡塞爾(Ed.Husserl)的思想,建構其社會學,闡揭胡塞爾「互為主體性」的說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強調每個人在認知主體中有一先驗的自我,有認知他我的能力,由此構成認知上的相互共同性或同理性,這種社會意識也是互為主體性的表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STRONG>&nbsp;</P>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互為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