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創新,企業成長的必經之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2 16:12: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創新,企業成長的必經之痛

 

【整理?撰文/劉揚銘】

 

創新對公司很重要,每個人都認同。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名言,「不創新就等死」(innovate or die),經理人朗朗上口。可是一旦被問:「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大家眼神開始飄忽、語氣開始虛弱。

 

幸好,我們有了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


創新的兩難:自殺以求生存


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200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排行榜中,克里斯汀生名列第17位,世紀CEO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的作者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還瞠乎其後。


1997年,克里斯汀生以《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轟動商管學界與實務界,他為全世界經理人解開了長久以來的疑問:「明明是績效優異的領導企業,為何總在面臨創新時做錯決定?」


在商業史上,我們看過太多例子:

 

大型電腦的「藍色巨人」IBM錯過個人電腦市場(個人電腦的技術遠比大型主機容易);

 

沒有一家音響領導品牌預期到隨身聽將改變音樂產業(隨身聽也不比高級音響精密);

 

從真空管到半導體、光學相機到數位相機,幾乎每一次創新,都讓市場上的績優企業從雲端落下,新進者取而代之。

 

這些大公司明明擁有最多資源、最優秀的人才,卻為何無法創新?


克里斯汀生說明,大企業不乏創新的技術與點子,但之所以會在創新領域落後給新進小企業,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害怕推出新產品,會降低既有產品的銷售額。


想像你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公司擁有一項暢銷產品或服務,讓你賺進大把鈔票,這時候研發團隊向你報告:「我們也許可以推出一個取代它的新技術。」

 

你願意放棄當下的金雞母,換取未來的不確定性嗎?

 

就算你願意嘗試,但可預期的是,這項新技術將會瓜分既有產品的市場,你該怎麼辦?


所謂創新,在某種意義上,對企業是一種「自殺以求生存」的取捨。

 

成功打倒領導企業的市場新進者,沒有「既有業務」的包袱,面對創新時往往能放手一搏,取得勝利。

 

但新進者有一天也會成為市場在位者,再遭到新一波挑戰。

 

創新戰場上「在位者必敗」的宿命,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創新三部曲:為創新建立實做理論


自1992年取得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企管博士以來,克里斯汀生十多年來的研究,都在為企業建立一套創新的理論,來擺脫宿命論。


在《創新的兩難》中,克里斯汀生提出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論。

 

他認為市場上的在位廠商,較精於改善既有產品性能的延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

 

而市場新進者則善用破壞性創新策略,以價格低廉、性能較差(但足夠使用)的產品,爭取在位廠商的低階顧客,待技術進步、逐漸提高產品性能後,便能以低價優勢席捲高階市場,一舉取代舊產品。


除此之外,克里斯汀生更提出市場在位者「解決創新兩難」的辦法。

 

包括獨立出專責單位從事創新,讓這個單位的資源與運作方式能符合破壞性創新的特色,並保留足夠資源不斷試誤,以及找出新市場、成功達成商業化的四大建議,奠定了他「創新大師」的地位。


而在《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中,克里斯汀生進一步將破壞性創新理論完備化,明確區分為「低階市場」與「創造新市場」兩種破壞性創新類型,並且進一步分析企業組織資源分配的決策流程,找出突破「兩難」的實務建議。


最後,在《創新者的修練》(Seeing What's Next)中,克里斯汀生從研究組織內部流程如何達成破壞性創新,轉向往組織外部找出創新機會,並且分析在創新競爭中,攻守兩方的可能行動,協助經理人在正確的時刻,做對關鍵決策。


這一系列「創新三部曲」,是克里斯汀生花費畢生心血建立起的一套理論。

 

在這位創新大師的心目中,「理論」並非「實務」的相反詞,而是實務的基礎。

 

他曾如此比喻理論的重要性:

 

人類曾以為裝上翅膀就能飛行──直到伯努力定律(Bernoulli Theorem)被提出之後,人們才得以造出飛機,完成翱翔天際的夢想。


創新三部曲,正是克里斯汀生交付給經理人的「伯努力定律」。

 

藉由回顧商業史中的創新戰爭,再透過理論了解其中的運作機制,我們自然也能找出在創新的世界裡,擺脫兩難、翱翔天際的方法。


 

引用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206f_SUB_ID=1983&f_ART_ID=197036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22:08 , Processed in 0.1093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