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袁正光
同志們你們好,非常高興很榮幸地和同志們共同交換這麼一個話題——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首先大家就問什麼叫精神?
那麼我們說,精神呢?
首先它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然後是能夠堅持某種觀念的一種勇氣,那麼這就叫一種精神。那麼我們說科學精神就是首先是指的一種科學的觀念,就是我們不僅有這個觀念,而且我們敢於堅持這種觀念的一種勇氣,所以它透著一個人的心理、性格和氣質。
我們人的智慧應該包括三個部分:一個是知識,一個是方法,而最高層次就是觀念。
那麼總體而言,實際上這個觀念就是兩大觀念,就是現代觀念:包括以理為核心的科學觀念和以人為中心的人文觀念。
科學觀念它誕生於近代科學;人文觀念呢,一般說來就是現代人文觀念,誕生於文藝復興.
那麼首先我們對近代科學就要有一個認識。
科學技術本來應該叫科學和技術。
科學是認識事物,發現事物真相和原理。而技術是變革現實,運用科學原理發明技術,並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可能我們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人類無論說我們現在說六千年或者五千年,就是為什麼原來的五千多年,始終在農業社會緩慢爬行,到了最近的二三百年,尤其是最近的幾十年,特別是最近的十幾年,以超級加速度迅猛發展?
原因有諸多的,但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呢,就是三百年以前,人類做什麼事情一般是遵循這樣一個模式,就是憑經驗出發,就是生產、技術、科學這樣一個模式,就是憑經驗盲目地進行生產,然後在漫長的生產實踐經驗當中,提煉出技術,然後在改進技術過程當中,產生科學,經歷了漫長的幾千年。
但是到了近代以來,近代科學誕生以後,那麼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革、變化,就是人類聰明到這樣的程度:幹什麼事情首先從事科學研究,在實驗室裡邊,發現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揭示規律,然後運用這個原理從事于這個發明技術,然後再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所以就遵循的是科學、技術和生產這樣一個模式。
那麼從此我們把它叫做人類就進入了理性社會。
你比如講我們的四大發明主要是憑經驗發明的,實踐經驗、生產經驗,甚至於蒸汽機的發明,主要也是憑經驗發明的,所以經歷了上千年的時間。
但是蒸汽機以後的許多重大發明,比如發電機就是先有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在實驗室裡邊經過十年的奮鬥,發現了電生磁、磁生電的基本原理,這就叫科學。
然後1866年,德國西門子公司西門子運用這個原理,發明了自激式的直流發電機,也就是說西門子在發明發電機的時候,就不是在黑暗中摸索,或者說盲目地去試,就是他有了科學的指導,少走彎路,少走錯路。
那麼緊接著1876年貝爾發明了電話,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電燈,1889年美國威斯汀豪斯發明了交流輸電,那麼電能夠遠距離的輸送,從此把人類帶進了電氣時代,從發現到發明前後不到50
又比如1905年,一個26歲的猶太人——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推導出一個公式,就是發現了品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E=mc的平方,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
那麼40年以後,1945年原子彈爆炸,所以科學原理轉化為原子能技術等等等等。
就是這一系列的例子都說明了近代以來,人類聰明到這樣的程度,做什麼事情首先弄清這個事物的根本原理。
所以人類就進入了科學史,理性的時代。
那麼我們把這樣一種觀念,叫做科學觀念。科學跟人類的貢獻不僅僅轉化為技術,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尤其重要的是轉化為一個嶄新的觀念。那麼這個觀念,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科學思想。
什麼叫科學思想呢?
當然現在要下個定義,也非常難的,但是我們可以粗略地這麼講,就是科學思想是科學家共同具有的價值觀,我們簡稱叫科學價值觀,如果再簡稱就叫做科學觀念,及其實現這種觀念的一種勇氣。
那麼這個勇氣呢,我們就把它叫做科學精神。
那麼這裡邊呢,三個概念就出來了:科學思想,科學觀念和科學精神。
就是說科學精神就是不僅具備這種觀念,而且還擁有敢於堅持這種觀念的一種勇氣,所以它透著一個民族或者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和心理。
那麼一般說來呢,我們把科學精神呢,就概括為這麼五個方面。
一個叫探索精神。
科學始於好奇。
“天上星,亮晶晶,數來數去數不清”。
它最早是好奇:為什麼人生下來是人?
貓生下來是貓?
狗生下來是狗?
好奇,所以人的好奇心是科學誕生的第一動力。
所以我們經常說,在教育當中要保持我們孩子們的好奇心。
那麼隨著這個好奇心,就是探索為什麼為什麼。物質是什麼組成的?
過去我們說金木水火土,那麼我們就沒有進一步地去探討,那麼近代科學發現金木水火土它又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又是原子組成的,原子又是質子、中子、電子組成的,質子、中子、電子又是最基本的電子,基本的電子由更基本的電子組成的,一直到現在發現了三對誇克,那麼誇克又是什麼組成的?
科學家還在不斷地探索。
如果我們不瞭解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就沒有現在的化工產業,所以科學精神首先就表現為要去探索。
第二個叫實證精神。
科學源于事實,成于思維,一個是實一個是證,要多次重複的事實,找到規律,但是,還要思考。你比方哥白尼當初提出日心說的時候,除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以外,他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因為當時還沒有望遠鏡,所以觀察還是很粗略的。
因為根據地心說曆法老不准,那麼假如九大行星同時圍繞太陽旋轉,那麼整個自然界的秩序有條不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正好365天,有點小小的誤差,那就是2月份是28號或者是29號,就是觀察、實驗加思考。
那麼科學的思維方式呢?
一般說來我們把它概括成為:一個是歸納的思維方法;一個是演繹的思維方法。當然還要加上想像、靈感、直覺等等。
那麼這樣呢,所以科學精神就表明一個人善於去觀察,而且呢,還要善於去懷疑,就叫有根據的懷疑精神。
然後對觀察的事物進行假設,然後再去慢慢地去證實它。
第三科學精神,我們又把它叫做原理精神。
就是幹什麼事情都要追求根本,最根本的原理。
像我們的物理學,F=ma,就是我們就找到了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生速度的原因。
那麼任何物體動則恒動,靜則恒靜,慣性的原理,加速度的原理,這樣呢我們就解釋了事物的一些最根本的東西。
當然我這個思想如果再發揮一下,一樣的,人類社會它有治理社會的基本原理,你比方市場經濟它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的基本原理又是什麼?
我們只要弄清了基本原理,那麼我們在構築市場經濟的時候我們就更加理性,那麼就更加符合實際。
科學精神的第四一個呢就是創新精神?
任何一個科學理論它必須要能夠解釋現實,也要能夠預測未來。
當一個科學理論既不能解釋現實,也不能預測未來的時候,它就要發生突破,發生革命。
就像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家認為已經非常完美的經典物理學,甚至認為它就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小數點多少位的完善問題了,但是突然發現它解釋不了光速不變的原理,這就是當時說空中飄來了兩朵烏雲一樣,所以就給物理學確確實實帶來了危機,那麼這樣就產生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那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來以後,它就是反傳統的,當時許多經典物理學家,堅決反對,不贊成。
他作為一個26歲的年輕人,敢於提出新的見解,所以他必須要有創新精神。
當然這種創新精神呢,必須產生在一個比較寬鬆的社會環境當中。
就是說我們暫時不贊成你的意見,但是我們尊重你的意見,所以有這麼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當時諾貝爾獎委員會,大多數人都不贊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結果最後呢,諾貝爾獎還不得不授予愛因斯坦,所以他是在比較寬鬆的環境裡邊呢,它就有利於人的創造性。
那麼科學精神最後一條就是獨立精神。
因為科學它是一種社會的事業,它研究的是自然界或者人文的社會的現象。
但是它是有共同體,是社會行為當中的一部分,它必然就要受到社會的各種影響制約。
那麼一般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他必須要有獨立的精神,不依附于某種權威或者權勢,必須實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那麼像我剛才談的這五條,就是體現著一個人的勇氣,不僅是科學家,而且是一個國民的勇氣。
那麼現在可能有人就要問了,什麼是科學家共同具有的價值觀,或者什麼叫科學觀念?
那麼我們就首先要談什麼叫價值觀。
價值觀呢,就是人們判斷孰是孰非、孰好孰壞的一種標準體系。
所以我們經常說轉變觀念。
轉變觀念,那麼今天我實際上就是轉變判斷事物的標準。
一般過去我們把計劃經濟看成是社會主義的標準,那麼這樣我們就很難前進一步,後來我們轉變了觀念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觀念一轉變,那麼我們就開闢了一個非常廣闊的改革的路子,那麼,我們的市場經濟就匯入了整個世界的市場經濟之中。
那麼現在我們要談的什麼叫做科學價值觀。
科學價值觀就是判斷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標準。
我們知道,在三百年前,也就是在近代科學誕生以前,人類判斷自然現象的標準,比如為什麼一會兒有風?
一會兒有雨?
一會兒還來點地震?
三百年前,整個人類判斷這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標準,我們都可以概括成為一個字,風有風婆,雨有雨神,打雷有雷公,總之就是一個字是神。
所以我們把三百年前的人類社會,把它叫做神本位的價值觀。
那麼今天我要特別強調一下,神本位的價值觀,西方一點不亞於東方。
因為我們東方神本位的價值觀還比較散,這兒是玉皇大帝,那兒又是閻王,另外一個地方呢又是佛祖。
而西方,它在中世紀卻形成了一個嚴密的學說,這個嚴密的學說就叫上帝創世說。
它認為宇宙是上帝創造的,那麼上帝在創造宇宙的時候,地球是上帝的天子之交,就是把它安排在宇宙的中間,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為照耀地球而存在的,所以體現在我們這個自然科學裡邊,就叫地心說,而且地心說反過來還成為證明上帝存在的根據。
但是科學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系列的發現,就給人類提供了個嶄新的觀念。
這個觀念是什麼呢?
就是說宇宙不是上帝創造的,宇宙是客觀存在的,是有規律的,所以這個時候呢,就誕生了一個嶄新的意識,我們把它叫規律意識。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是從過去的神本位轉向規律本位,當然我們現在一般不說規律本位,我們就說規律意識。
那麼人類從此知道了,就是世界是可以認識的,我們可以認識這個規律,並且運用和掌握規律來指導我們的行動,那麼後者呢就叫理性思維。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概括一句話,什麼叫科學思想?
什麼叫科學家的價值觀?
那麼它核心就是八個字:規律意識和理性思維。
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
什麼叫規律?
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的和本質的聯繫,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也就說是不是規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第一普遍性;第二本質性;第三必然性。個別的不是規律,表像的不是規律,偶然的也不是規律。
當然我們談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們談規律的普遍性的時候,不是說就沒有特殊性了。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甚至於任何一個部門,任何一個單位,都是有特殊性。
所以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句名言:“科學就是根據事物的普遍性去處理事物的特殊性”。
實際上我們絕大多數人,每天每時都在處理事物的特殊性,而不是去處理普遍性。
少數科學家,包括我們這些學者,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普遍性。
但是你根據什麼去處理事物的特殊性呢?
根據事物的普遍性,就是運用規律和原理去處理事物的特殊性。
一個人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那麼他在處理事物的特殊性的時候,就會站得高,看得遠,就會少走彎路,少走錯路。
所以我們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我們在處理特殊性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沒有掌握事物普遍性,就可能是事倍功半。
處理事物的普遍性就是說我們在操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但是呢,我們絕不要因為操作過程當中事情,去扭曲事物的普遍性,那麼往往一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我們去扭曲事物的普遍性,一扭曲就變味,一變味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就是說你在操作過程當中,實現這個原理的時候,它必須從實際出發。
但是,不要因為我的實際去扭曲普遍性,一扭曲就變味,那麼這樣一來我們就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是規律的第二個。
那麼規律的第三個它又是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而且越具普遍性的,就越具本質性,就越深刻,越重要,越能說明問題。
實事求是的“是”就是求了個最基本,最本質的原理。
就比如講到,我們找到了事物它是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就比過去金木水火土更本質一點,當然我們進一步找到質子、中子,又更本質一點了。
就是越能夠掌握事物的本質,那麼我們處理問題的時候,就越能夠抓住根本。
當然如果我們做為一個社會現象來講,你比方說我們搞市場經濟,那麼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市場機制。什麼叫市場機制呢?
生產者和消費者或者供給者和需求者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自動調節關係。
如果我們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的錢給少了我不賣給你,你的東西賣貴了我不買你的,討價還價達成一個協定。
這個協議叫什麼呢?
就叫價格。
所以市場機制又叫價格機制。
市場機制的基本原理又是什麼呢?
為什麼你的錢給少了我不賣給你?
為什麼你的東西賣貴了我不買你的?
個人利益制約機制。
所以,我們說,在市場經濟當中,不能回避個人利益的問題,那麼個人利益在市場經濟制度中的總體體現是什麼呢?
這就是產權問題?
所以,建立市場機制體制,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逐漸逐漸地明細產權,而這個產權呢,最終要明細到人。
因為現在我們政府有國有它往往都是機構所有,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它應該是人有制,當然我們搞社會主義是大多數人擁有,要形成規模效益怎麼辦呢?
所以最普遍的形式就是股份制。
生產資料,或者我們說,設備集中起來,形成規模,而它的產權以股份的方式分散在廣大公眾手上,所以你必須要解決好產權。
所以我們經濟體制改革當中,應該要抓住一個最根本的東西,就是產權問題的改革,這就是體現了一種科學思想:就是幹什麼事情都要抓住它的根本原理。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概括起來,什麼叫科學思想?
第一,懂得承認和尊重規律;第二,懂得違背規律是要受到懲罰的;第三懂得幹什麼事情都必須弄清它的根本原理,都必須抓住最基本的東西。
所以這是一個現代國民的素質問題,我們把這些呢,又叫做理性的觀念。
那麼如果我們民族有了這種觀念,就是凡是規律的東西,我們就不要再去爭論它,就按規律辦事。
當然在發現規律,在探討這個東西是不是規律的過程當中,要有大量的爭論,但是一旦公認了,這是規律,那麼我們就要同心協力地按規律辦事。
那麼這樣我們在改革過程當中,可能過去的一些無味的爭論呢就減少很多了。
這就是我們有了統一的價值觀,或者是有了共同的語言,就是按理性辦事,同時我們又做得到,又懂得幹什麼事情要從根本抓起。
治理社會同樣要抓住它的基本原理。
當然我剛才談到了,這個規律體現在實際行動當中,它表現為一種規則意識,也就是說我們制定規則的過程當中,可以反復討論,這些規則是不是符合規律的,是不是滿足人們的需求,但是一旦規則制定以後,我們在行為當中,就要遵守這個規則,而且把這個遵守規則呢看成是一種習慣,一種價值觀,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甚至於把它看成是一種下意識的東西,而成為我們的文化,那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科學觀念。
當然,我們也要說,科學觀念是現代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一切,科學使人明白過去做不出來的東西我們可以做出來了,但是做出來的東西也可能造福於人類,也可能不。
你比方原子彈,生化武器,對人類造成傷害。所以我們還要有人文思想,而人文思想呢,它始終關心一個問題:就是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就是把創造出來的東西,始終造福於人類,而把它對人類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所以下面呢,我們就介紹一下什麼叫人文觀念。
關於人文觀念,如果我們說得非常通俗和簡單的話,那就是以人為中心,關心人,愛護人。
所以現在大家比較普遍說的一句話,叫人類關懷、生命關懷,這應該說是人文觀念的一個核心問題。
關於人文觀念的誕生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呢,就是文藝復興。正如恩格斯講的,就是歐洲的中世紀,黑暗的中世紀,它壓抑人性,那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禁欲主義,那麼壓抑了幾個世紀,所以到了15世紀,16世紀,人類受不了了,所以就爆發出一場文藝復興運動。
實際上文藝復興運動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運動。
那麼從此以後呢,就是承認人,關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為一種新的觀念。
那麼文藝復興呢,它更多的是通過文學和藝術、小說、詩歌、美術、音樂來表達,這個對人、對人的情感的一種抒發。
那麼人文觀念的產生的另外一個角度呢,這是我今天要重點介紹的。
剛才我談到了,就是從哥白尼到牛頓,把顛倒的地心說顛倒過來,建立了日心說,就理順了宇宙的次序,就是表現出一個井井有條的自然規律,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觀念。
那麼這個觀念呢,我們剛才已經談到了就是規律意識。
而這樣一種觀念,給同時代的知識份子一深刻的影響,震撼了同時代的知識份子,那麼其中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呢就是約翰洛克。
他呢是牛頓的好朋友,他比牛頓大十歲,但是是牛頓的莫逆之交,深受從哥白尼到牛頓所產生的這個規律意識的影響。
他就想自然界如此有規律,如此井井有條,為什麼人類社會如此混亂,人類社會是不是也有規律。
那麼他思考的結果,他認為,人類社會之所以混亂不堪,不是因為沒有規律,而是因為規律沒有被遵循。
人類社會的規律之所以沒有被遵循,是長期以來,仍然建立在一個傳統觀念基礎之上。
那麼這個傳統觀念呢,就是我剛才說的君本位的觀念。
以君王為中心,所有的人都是來贖罪的,既然是罪犯,贖罪的,當然就不能夠有自己的欲望,那麼他的個人的利益,他的積極性他的創造性都被壓抑。
這個約翰洛克其實很有意思。我們現在可以說這麼一個理性的思維,那麼君權是從哪兒來的呢?
君權神授。
那麼既然日心說表明神不存在,授予君權的神不存在,所以君權也不存在,所以他就提出了人類社會的中心是人。
所以他就如同哥白尼牛頓把顛倒的地心說顛倒過來,建立了日心說,他再把顛倒的君本位顛倒過來,建立了人本位的偉大學說。
那麼我認為約翰洛克在用理性創建了人文觀念這方面,應該說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
所以他就提出了人是社會的中心,個人利益是治理社會的基礎。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是保護人,創造財富和享受自由,享受幸福的自由。
那麼他這樣一個觀念呢,實際上為英國的光榮革命、為後來歐洲的啟蒙運動、也為美國獨立宣言、美國的憲法和法國大革命奠定了理論基礎,這樣的人本位的觀念,就導致了民主政治體制的誕生,那麼是他的最偉大的發現。
我們既然說科學就是發現事物的真相和原理,那麼人類社會最大的真相是什麼呢?
就是人是社會的中心,人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利益,所以要尊重人的利益,而任何政府它唯一的宗旨就是保護人,創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這是17世紀。
那麼到了18世紀又出現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當然我們一般把他叫做經濟學家,或者是市場經濟理論的鼻祖、創始人,叫亞當斯密。那麼亞當斯密繼約翰洛克之後,他又有一個偉大的發現。
發現什麼呢?
發現個人利益是每一個人的個人利益。
我們知道亞當斯密之前,經濟上面是重商主義,那麼亞當斯密就提出自由經濟。就是說政府你不要直接去搞經濟,讓每個人根據他們自己的利益,去決定生產什麼、怎麼生產、為誰生產,反而有利於資源的配置。
那麼這樣一來就會出現一個問題,人人都為自己的利益,豈不天下大亂嗎?
亞當斯密在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偉大的發現,就是正因為個人利益是每個人的,不是某一個的,所以任何一個人都只有去滿足他人的個人利益,才能獲得自己的個人利益。
你越想獲得自己的個人利益,你就越必須去滿足他人的個人利益,同時你越能滿足他人的個人利益,你就可能越獲得自己的個人利益。
所以他就發現這個個人利益的良性迴圈的制約,所以就提出了市場機制的這樣一個思想。
所以當時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誠然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利益而生產的,但是社會上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指導他必須去滿足社會的利益,這種雖然並非出於本意給社會所做的貢獻,比那些口口聲聲說為公眾謀幸福的人,更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那麼這是18世紀他在《國富論》裡邊的一句話。
就是他的偉大發現,就是個人利益相互制約,能夠形成良好的經濟秩序,個人利益相互制約,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
當然到了20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又出現了一個馬斯洛。
那麼他是屬於心理學的第三思潮,進一步發現人的個人利益是多層次的,除了經濟的利益物質的利益,或者生存的利益,那麼還有得到安全、得到愛、得到尊重、歸屬感乃至於自我價值的實現。
我認為,這是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發現。
所有的人跟動物不一樣,人為什麼一日千里的發展,那麼動物界它還是始終停留在原來的樣子呢?
就是人有一個精神,有一個精神的世界。
人本身除了物質的需求以外,有了一個精神的需求。
而且對一人來講他的幸福,物質是基礎,而精神才是幸福的源泉,這就叫人的本性、人的規律。過去我們說為富不仁,當然少數人是有的,但是更多的人他往往物質得到一定滿足以後,他就要考慮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怎麼樣能夠使自己這一生過得更有意義。
那麼最高層次的需求呢,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
你比方過去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做團員的時候,做團隊幹部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學雷鋒,看到街上有一個老太太,走路有困難我們去攙扶她一下,這就說明我對這個老太太有價值,叫自我價值的實現。我攙扶了以後,晚上回去睡起來就很舒服。
所以這樣一種價值觀,這樣一種就是我說的價值意識,是市場經濟逐漸逐漸產生的一種,導致市場經濟走向成熟和完善。那麼應該說我們社會呢,這一點往往,當然這樣一種價值觀要建立在什麼上呢?
人人都是平等的基礎,在這個地方我為你服務,在另外一個地方你又在為我服務,所以這樣彼此,所以它是一個社會機制,叫懂得承認這個人的個人利益。
科學思想對人類社會的偉大意義在於它並沒有停留在自然科學或者少數科學家的範圍,而是一種文化的形式,注入整個社會,成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從此以後呢,我們可以說現代文化,就是包括兩個組成部分: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而且呢,科學從理性的角度創立了人文觀念,文學和藝術這種情感方面,把人文觀念滲透到人類的靈魂之中。
所以應該說科學、藝術、人文比翼雙飛,那麼人類才能夠永遠向著正確的方向。
所以最後呢,我說兩句話:科學思想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整個人類社會,科學給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呢,像一顆明星指引人類前進的方向。
如果說科學給人以力量,人文就給人以方向。本來在我們人類精神世界當中,科學、藝術、人文,它是一個整體。
那麼隨著人類的發展,科學專業化了,藝術專業化了,人文專業化了,有時候往往反而把它割裂開來了。
所以現在呢,我們就要提倡科學和人文的結合,科學藝術和人文的結合。
這樣呢,使我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科學它往往給人就是追求的一種真,人文給人是追求一種愛,就是我們能夠懂得按規律辦事,又懂得規律核心的問題,就是要使人類得到很好的發展,那麼這樣一來呢,我們的社會就會走向美好的未來。
引用:web.cenet.org.cn/upfile/85940.doc 36K 2006-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