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冬是結束的意思,進入這一時節,天地萬物的活動都趨向休止,準備蟄伏過冬,所謂『冬,終也,物終藏也。』
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所有活動終止,生物也都藏匿起來過冬。
早在《呂氏春秋?十二月記》中就確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氣,它清晰準確的標誌四季轉換的過程。
《禮記》說:「立冬盛德在水,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
《後漢書》禮儀志也說:「立冬之日,京都百官皆衣早,迎氣於黑郊,禮畢皆衣絳。」
也就是說:冬為水德,方位屬北,顏色屬黑,古時候皇帝在立冬這天,要率領文武百官而都要穿黑色衣服佩玄玉到京城北郊來迎冬。
其實還不只是迎冬,在這一天皇帝會獎賞對國家有功之人,如《中華古今注》裏說:「漢武帝以立冬日,賜百官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多以五色繡羅為之,或以錦為之……。」
意思是說,在立冬之時皇帝都會賜皮襖給臣子及家屬。
如果遇到賢德的皇帝還會對貧窮百姓發放救濟物,讓他們好過冬。
當然不能只依靠朝庭救濟,民間必須得儲存糧食蔬菜。
《東京夢華錄》中就詳細描述當時人們在立冬時忙著醃菜的情景說:「是月(十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宮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食用,於是車載馬馳,充塞道路。」
立冬這天,北京人喜歡吃蕎麵來過節,據載:「十一月立冬日,或有食蕎麵等物,謂能益人。」
配上兩碟「暴醃」就是(現醃現吃)的大白菜,蘿蔔或小黃瓜,加點香油和醋拌勻,吃起來十分爽口。
在中國大陸,冬天會流行傳染性皮膚病,稱為「疥瘡」上海人在立冬之時則有「掃疥」之舉,所謂:「立冬日,以菊花、金銀花、香草、煎湯沐浴,曰『掃疥』。」
台灣處於亞熱帶,所以在農村,十月是個豐收的季節,農民們收割了黃澄澄的稻子,在田野裏堆起了一座座如金字塔般的草堆,也是螃蟹正肥的時候,所謂的「春蟳,冬螃蟹」
意是指立春之後的蟳和立冬的螃蟹,肉肥蛋黃甜美可口,在立冬時分,啖蟹黃,品醇酒。
除了吃螃蟹,台灣立冬有進補的習俗,立冬日要進補,這樣到了酷寒的冬天節氣裡,才不會怕冷。
進補料理一般是四物、八珍、十全、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等等。
此外,立冬之日,農人還會以當天的天氣來預測來年是否豐收,語云:『立冬先封地,風雨受人忌』,立冬當天若有風有雨,那麼來年可能就要歉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