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白海豚】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0 22:17: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白海豚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

 

中華白海豚在分類學上隸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白海豚屬,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體長為220—250釐米,體重為250—235千克。

 

身體渾圓,呈現優美的流線型體態。

 

眼睛烏黑發亮,上、下頜的每側都有32一36枚圓錐形的牙齒,齒列稀疏。

 

吻部狹、尖而長,長度不到體長的十分之一。

 

喙與額部之間被一道“v”形溝明顯地隔開。

 

脊椎骨相對較少,椎體較長。

 

鰭肢上具有5指。

 

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許多細小的灰黑色斑點,有的腹部略帶粉紅色,短小的背鰭、細而圓的胸鰭和勻稱的三角形尾鰭都是近似淡紅色的棕灰色。

 

【中華白海豚的分布】

 

中華白海豚是熱帶、亞熱帶靠近海岸生活的種類,也遊弋於內海的港灣及河口一帶,分布區從非洲的好望角附近沿非洲東岸向北,到紅海、蘇伊士運河口、阿拉伯灣、波斯灣以及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幾內亞等地的沿海海域。

 

【中華白海豚的習性】

 

中華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單獨活動。

 

性情活潑,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常在水面跳躍嬉戲,有時甚至將全身躍出水面近1米高。

 

遊泳的速度很快,有時可達每小時12海裏以上。

 

呼吸的時間間隔很不規律,有時為3一5秒鍾,有時為10一20秒,也有時長達1一2分鍾以上。

 

主要以魚類為食,包括鯔科和石首魚科魚類的幼體,也吃小黃鯛和小鯧魚等。

 

它的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達7千克以上。

 

中華白海豚每年主要在6一7月間在水中交配,雌獸的懷孕期為10個月左右,產仔於翌年3—4月份,幼仔的尾部先產出,頭部最後露出。

 

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長大約為100釐米,是雌獸體長的1/3左右,背面為灰黑色,腹面為白色並帶有粉紅色,牙齒尚未露出,吻部生有10多根感覺毛。

 

哺乳期約為1年,這時感覺毛全部脫落,牙齒完全長出,2一3年達到性成熟。

 

壽命一般為25一35歲。

 

【中華白海豚與香港回歸】

 

中華白海豚還被選為1997年香港回歸慶祝活動的吉祥物。

 

在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的成立典禮上,主席台上懸掛的大型慶委會會徽分外引人注目:一條活潑可愛的卡通形式的中華白海豚一躍而起,在浪花上嬉戲,中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的主要組成部分棗配有五顆星的紫荊花,外圈是中英文的會名。

 

會徽的構圖體現了香港人民向往回歸的喜悅心情:海浪既有圓圈形的浪花,又有長條形狀的波紋,象征著喜悅與歡慶,而紅底白花的紫荊花位於中華白海豚與波浪之間,顯示著港人的胸懷。

 

選擇中華白海豚為迎回歸吉祥物,也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

 

首先是由於中華白海豚與香港的淵源極深,在香港西面水域,尤其是龍鼓洲及沙洲一帶,經常可見到三五成群的中華白海豚出沒,中華白海豚是海洋裏的珍貴動物,而香港正是離不開海洋的重要海港城市。

 

其次,中華白海豚的名字中有“中華”二字,中華白海豚每年都會遊回珠江三角洲等地繁殖後代,具有不忘故土,熱愛家園的品質,而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應回歸祖國。

 

第三,是中華白海豚喜歡群居,具有強烈的家族依戀性,尤其是雌獸對幼仔的愛護非常周到,當幼仔在漁網附近,因貪食已上網的小魚而被纏住時,雌獸會在網邊急躁地徘徊,尋求營救幼仔的方法,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沖擊漁網來拯救幼仔,其親情令人感動。

 

正是這些特性,表達了香港人民熱切期待回歸祖國懷抱的迫切心情。

 

中華白海豚在香港回歸之際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同時也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為了保護中華白海豚,香港政府在龍鼓洲水域首先建立了海岸公園保護區。就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同時,由一些環保團體發起組織的、以拯救中華白海豚為目的的“中華白海豚資源中心”在香港成立。

 

據調查,香港水域現在大約有60—80只中華白海豚,近年來因受水質變化的影響,每年約有10多只死亡。

 

這個組織成立以後,將采取各種措施,在中華白海豚生存的區域淨化水質,平衡生態環境,為中華白海豚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條件,同時還將廣泛地開展宣傳活動,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白海豚所面臨的惡劣形勢,吸引更多的人參加拯救行動。

 

與此相呼應,1997年8月,在中華白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福建省廈門市,也建立了一個總面積為5500公頃的以保護中華白海豚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同年10月11日,廈門市政府又下達了《廈門市保護中華白海豚規定》,並同與廈門毗鄰的漳州、泉州兩市一起共擔義務,共同保護這一稀有的“海上國寶”。

 

中華白海豚是廈門的唯一一種國家i級保護動物,廈門人稱其為“媽祖魚”、“鎮港魚”,因為在春天朝拜神聖“媽祖”期間也正是中華白海豚大群出現在廈門海域的時候,而且每逢它們出現的時候,海面上總是風平浪靜,所以從前漁民們在海上作業時如果遇到,都要燒香叩頭以求保佑。

 

但是,近年來由於圍海築堤、捕捉和誤捕,以及缺乏生態保護的海洋工程建設,使原來常見的中華白海豚的數量明顯減少。


引自: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28/2007/20071008559936.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06:2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