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7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甚麼古代的皇帝自稱為「朕」?】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0 21:2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甚麼古代的皇帝自稱為「朕」?

 

我們經常看到上演古代帝王事蹟的電視劇,如唐太宗、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等,而皇帝常常一開口就是「朕」…如何如何,也都知道「朕」說的就是皇帝自己。

 

但是,皇帝為甚麼要自稱為「朕」呢?


「朕」這個字最早並非是皇帝專用,而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稱詞,即「我」的意思。

 

如漢朝蔡邕《獨斷.卷上》:「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

 

又《楚辭˙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

 

另《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但到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便規定,只有天子才可以自稱「朕」。

 

因此「朕」這個字自秦始皇之後,就專屬皇帝的自稱詞了,後來一直沿用至清朝。

 

如《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不過,在皇太后聽政或是下詔時,皇太后也可以自稱為「朕」,這是較特殊的情況。

 

如《漢書.郊祀志下》:「皇太后詔有司曰:『未見皇孫,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朕甚悼焉。』」

 

又《漢書.王莽傳上》:「太后以為至誠,乃下詔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

 

其實早在先秦時,君王、諸侯都自稱為孤、寡、不穀。如《戰國策˙齊策四》:「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非。」

 

另《老子˙第三十九章》:「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意思是說,貴必定以賤為根本,高必定以下為基礎。

 

因此侯王們自己稱為孤、寡、不穀。

 

由此可知,孤、寡、不穀都是王侯們的自謙詞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05:13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