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4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甚麼六十歲又稱為「花甲之年」】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10 20:5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甚麼六十歲又稱為「花甲之年」

 

我們如果閱覽古文詞賦,經常看到古人談到年齡時,除了用數字表示外,還會使用一些有趣的代稱。

 

如《淮南子˙氾論》:「古之伐國,不殺黃口。」

 

又晉朝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及《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儒林外史.第十回》:「魯老先生有個令愛,年方及笄。」

 

另《西遊記˙第二十回》:「又問:『年壽歲何?』

 

道:『痴長六十一歲。』

 

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而黃口、總角、弱冠、及笄、花甲都是年齡的代稱。


那麼,為甚麼要把六十歲稱為「花甲之年」呢?


中國古代曆法是以天干地支相配來紀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兩兩相配,從甲子開始,至癸亥為止,共有六十個組合,每六十為一個循環,周而復始,所以六十為一甲子,稱「六十甲子」。

 

又天干和地支的組合是依次錯綜相配,故又稱為「花甲」或「花甲子」,也就是說「花甲」有六十之意。

 

因此,後來人們就把它用來作為六十歲的代稱。

 

如唐朝趙牧《對酒》詩:「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除了用「花甲之年」代稱六十歲,也可以用「耳順之年」,如《論語.為政》篇:「六十而耳順。」

 

還可用「平頭甲子」,古代計數若逢十、百、千、萬等不帶零頭,俗稱齊頭或平頭,如唐朝白居易《登龍尾道南望憶廬山舊隱》:「青山舉眼三千里,白髮平頭五十人。」

 

及元朝燕公楠《摸魚兒》:「又浮生平頭六十,登樓悵望荊楚。」

 

另外,周制允許六十歲以上的老者可以拄杖行於鄉里,如《禮記.王制》:「六十杖於鄉。」

 

所以「杖鄉之年」也被用來代稱六十歲。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文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08:01 , Processed in 0.07812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