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太空探索/2顆小行星撞擊 錯當成彗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5-21 15:03: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空探索/2顆小行星撞擊 錯當成彗星

 

更新日期:2010/10/24 14:34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顆闖禍的天體,它們都在錯的時間出現在錯的位置,闖禍之後留下一道長長的碎屑餘跡,還害它們被分發到錯誤的家族。

 

P/2010 A2這顆天體,從編號來看可知這個天體最先被鑑定為「彗星」,但後來發現它其實是2顆小行星撞擊的結果。


P/2010 A2是在2010年1月由LINEAR計畫的自動望遠鏡發現,它具有彗尾的特徵,因此發現後就被賦予彗星編號,它位在小行星帶的內側,軌道近乎圓形;

 

但在這附近的彗星多半是以非常橢圓的軌道繞太陽公轉,近日點在小行星帶內側附近,遠日點則可能在太陽系外側一帶。


P/2010 A2隨著彗尾逐漸變長之時,其向外擴散的速率非常慢,而且彗核亮度並沒有變得愈來愈集中,即所謂的「中心凝聚(central condensation)」現象,這條尾巴,就只是尾巴而已。

 

因此,科學家決定用不同的角度來觀察P/2010 A2,而羅賽達號在太空中的位置讓它恰好非常適合進行這個工作。


將羅賽達號OSIRIS相機觀測資料與以地球角度觀測的結果相互比較,再進行電腦模擬之後,科學家發現這條尾巴並非噴濺物質形成的連續物質流,而是單次噴發拋向太空所形成的結果。

 

這和彗星性質截然不同,因此科學家認為應該是小行星相互撞擊的結果。

 

若果為真,那麼這個撞擊究竟發生於何時?根據羅賽達號觀測到的物質流形狀和規模,科學家估算撞擊事件大約發現在2009年2月10日前後共10天的期間內,大約是發現它之前的一年左右。


除了羅賽達號的觀測資料外,科學家也從2010年1月開始利用哈柏太空望遠鏡追蹤觀測了5個月之久,不僅在這道物質流的前端拍攝到X形的物質分布樣式,而且還拍到撞擊後殘存的小行星,這個殘餘天體的直徑大約為120公尺。

 

關於X形物質分布的成因還是不清楚,不過至少由此可知互撞的小行星不是對稱的球形,才會讓撞擊後向外濺射的殘渣成不對稱分布。


另外由哈柏觀測資料估計,這條尾跡中的塵埃量足以製作一顆直徑約20公尺的泥球,塵埃顆粒直徑約在0.1~2.5公分左右,X形中的塵埃顆粒較大,或許就是它向外擴散的很慢而形成這種X狀的原因。

 

利用電腦模擬後發現另一顆小行星的直徑可能只有3到5公尺左右,因以時速1萬7700公里的高速對撞,撞擊威力相當於一棵小型的原子彈爆炸,使得這個較小的天體幾乎完全遭到摧毀而不復見。以哈柏資料估算的撞擊時間也在2009年2月~3月左右。


科學家對於能目睹這件新近的天體撞擊事件都相當興奮,P/2010 A2或許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據估計,這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大約每幾十億年會發生一次;但也有科學家認為小行星帶中有數以百萬計的天體,說不定大約每幾十年就會發生一次這樣的小行星撞擊事件。

 

有鑑於近年的太空科技與天文觀測發展日新月異,說不定往後每年都可以發現一些規模更小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呢!(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4/17/2fkla.html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000 銀幣 +1 收起 理由
武曲 很不錯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2:5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