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技論文多 被批灌水是垃圾】
更新日期:2011/04/03 18:19
(中央社台北3日電)英國皇家學會指出,中國科技論文數量居世界第2,已超越英國並可望最快在2013年趕上美國。但北京學者認為,大陸論文數量多其實是「水分多」(灌水),其中還有不少是「垃圾」論文。
英國皇家學會的研究報告顯示,1993年至2008年,美國的科技論文發表量比例從26%降到21%,英國也從7.1%降到6.5%,但中國科技論文發表量快速成長,所佔比率從4.4%升至10.2%。
美國之音引述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茅于軾認為,中國論文數量激增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的大學在過去數十年發展快速,學校數量、教授和學生人數成倍擴展,研究人員快速增加;二是各校評定職稱都要看論文,導致教授們爭相在雜誌上發表文章。
茅于軾指出,儘管發表科技論文的人很多,但中國的科研水準還有待提升,「至少中國13億人口中仍然沒有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茅于軾說,中國科學家缺乏創造性思維,從小到大受到中國的黨化教育,「讓他(她)習慣用一個眼光、一個立場看問題,不大懂得怎麼換一個立場看問題」,所以中國科學家很難有重大發現,這與黨化教育密切相關。
以揭露大陸學術界腐敗現象而聞名的社運人士方舟子表示,中國正處於論文發表的「大躍進」時期,但其中的「水分」非常多,一稿多發,把一篇論文拆成好幾篇發表,或是抄襲別人文章的現象十分普遍。
他說,中國學術界發表很多「垃圾論文」,許多期刊只要交錢就可發表論文,因此單從數量不能證明中國的科技領域已取得多高的成就。
方舟子認為,中國大學和科技機構只看論文數量,卻不考量品質,根本原因在於體制問題。他說,中國的科研體制是官本位體制,學術權力掌握在行政人員手裡,「要不要給你提升為教授,要不要給你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官員說了算的。」
方舟子批評,行政官員外行,或是整天忙於行政事務,無暇顧及學術工作,導致他們用簡單也最偷懶的方法,只計算論文數量做為評獎、晉升的依據,這是論文數量膨脹以及學術造假氾濫的原因。1000403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03/5/2p7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