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海嘯 上海建東海海底觀測網】
更新日期:2011/04/01 19:00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上海1日電)印尼和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引發人們對海洋地震的強烈關注,上海市「十二五」(2011-2015年)計畫把海洋環境監測納入,砸資人民幣4000萬元興建東海海底觀測網監測地震。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表示,「海洋環境監測」已納入上海市「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在5年內興建東海海底觀測網,以監測東海的地震和海洋環境狀況,一有強震隨即發出海嘯預警。
上海新聞晚報報導,東海海底觀測網興建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指出,這個觀測網將對海洋環境、生物安全等進行長期監測,並將數據即時傳回監控中心,而地震當然也是監測的項目之一。
上海市地震局博士韋曉指出,對上海影響最大的地震,通常都是東海地震,所以在海底安置地震儀,將進一步加強對東海地震的監測。
不過,韋曉認為,由於東海大陸棚深度僅有100、200公尺,這種深度的海域,要發生海嘯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在汪品先的倡導下,上海市從去年開始籌備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並由上海同濟大學、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國家海洋東海分局等單位聯合組建,首要任務就是興建東海海底觀測網。
這個海底觀測網,將建在舟山群島以東的內陸棚上,深度約在50公尺左右,海纜長度達20公里;上海交通大學專家正研發水下遙控機器人,替代潛水員,把觀測儀器放到50公尺深的東海海底。
汪品先指出,上海正在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而上海所在長三角,又是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東海海底興建觀測網,具有重大意義,因為來自長江大量的沈積泥沙,會影響航道和很多海上工程的穩定性;而海洋深處的波流,也會對海底工程造成破壞。
汪品先表示,海底觀測網興建完成後,研究人員就能監測泥沙走勢、深海波流流向,即時發出預警資訊。
在生態環境與生物安全上,汪品先指出,觀測網可彙取海底缺氧或低氧的資訊。
東海長江入海口外,赤潮、海底缺氧災害頻發,正是因為表層富營養層促使動植物瘋狂生長,消耗大量氧氣,導致海底層為低氧區,引起生物大量死亡。
東海海底觀測網建成,將可即時掌握上述狀況的動態,保護生態環境和漁業安全。1000401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01/5/2p40f.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