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點:全球貨幣戰爭恐一觸即發】
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相繼大幅調降預測值,明確表達對來年全球經濟與貿易成長的憂慮。
財經專家憂心,全球貿易成長低迷可能促使各國藉由貶值本國貨幣來振興經濟,飲鴆止渴的結果,極有可能再度引爆全球貨幣戰爭。
為了維持美國經濟成長,自2002年底,美元就持續、緩慢走貶。
2007年爆發金融海嘯,美國聯準會採用量化寬鬆(QE)政策,印製大量美元拯救金融市場,刺激美國經濟,但是在低利率的環境下,資金大量外流到國際市場,加快美元貶值。至2010年初,對歐元的匯率已下貶超過50%。
美元貶值引起各國抗議,巴西總統甚至直指美國在發動貨幣戰爭。
各國為避免經濟加速衰退,除貨幣手段之外,亦紛紛採取增加關稅壁壘等手段,如俄羅斯就提高了28項進口關稅;埃及則提高砂糖關稅;南美共同市場的阿根廷、巴西等國連手提升對外進口稅率;印尼則對五百多項產品實施進口管制,並且增課關稅;印度更直接禁止中國玩具進口。
美國則一面要他國取消貿易壁壘,另一面卻用貿易制裁手段對付對手。
如為報復歐盟對美國牛肉與雞肉的進口限制,擬對義大利的礦泉水與法國奶酪做關稅懲罰,對中國輸美輪胎分三年各課35%、30%、25%懲罰關稅,中國大陸則還以顏色,對美國進口的雞肉課徵31.4%的反補貼稅。
幸好這些亂象在2010年因為歐豬五國(PIIGS)出現財政危機,債信下跌,歐盟經濟停滯,蘊釀成歐元危機,歐元大幅下跌,美元應聲推高。
回升的美元化解了一個多走一步就會形成全球貨幣大戰的世界性經濟危機。
今年10月,美國聯準會宣佈印鈔買債券的QE3政策正式中止。
美國國債市場失去支撐力量,債券價格開始下跌,殖利率開始回升,市場上普遍預期美元利率即將隨之墊高。
到時候,國際金融市場信貸將會緊縮,國際資金紛紛開始從各國抽出觀望,以因應可能的變化,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因此而減緩,於是這些國家經濟立即感受到壓力。
同時,隨之而勁升的美元又為各國貨幣帶來不同的反應,部份國家趁機多貶一些,以促進本國的出口,但是當全球貿易的成長衰減,總貿易額增加有限,A國的出口增加可能就是B國的出口減少,當這些國家經濟因為貿易減少而帶來衰退時,大家競相貶值的現象自然就會出現,發展下去,全球貨幣戰爭極可能應聲而起。
這種現象在1970年代就發生過。1973年美國將1盎司黃金換35美元的固定兌換率廢除,美元開始不斷的貶值,美國的出口貿易稍有改善,但是同樣有著出口衰退困擾的其它國家受不了,2005年開始,眾家貨幣競相貶值,到了1980年,發現主要國家貨幣匯率幾乎又回到原位,但這個變化卻反映在上漲了一倍多的物價上。
目前的國際環境與1970年代不同,區域經濟體出現,除了歐盟之外,亞洲16國組成的RCEP,預計明年會推出亞元,石油組織國家也在擬議油元,北美三國與美洲國家組織正在進行整合美洲區域經濟體,若是成功,也可能有美洲元的出現。
美元本來是主要的國際貨幣,國際金融市場工具多以美元計價,美元長期貶值如引起國際持有者的恐慌,全面拋售,造成崩盤危機,不但會使國際金融市場混亂,而且這些美元回流美國所形成的通膨壓力,會使美國經濟更進一步惡化。
不少人擔心美元是否會被其它貨幣所取代,不過,一般的預測是,未來的國際金融市場中,最大的可能應該是由多元貨幣主導,而非美元一支獨秀的局面。它會是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幣…,還是美元、歐元、亞元、油元…要看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
不過,如果再度引燃全球貨幣大戰的引信,最後應該不會有任何贏家。(本文於中央廣播電臺臺灣觀點節目播出)
引用:http://n.yam.com/rti/fn/20141017/2014101762342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