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土壤地理/水稻土系列】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6-29 15:36: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巨門 於 2014-6-30 05:05 編輯

中國土壤地理 水稻土系列


摘錄自1993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地理》


水稻土系列】在中國境內,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其中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灣西部平原最為集中。


水稻土】是耕種活動的產物。是由各種地帶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經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過程是在季節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響下,進行氧化還原交替過程、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复鹽基作用與鹽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積與遷移、淋失,使原來的土壤特徵受到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剖面發生分異,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態、理化和生物特性。


水稻土的剖面結構】包括下列層次:耕作層(A)、犁底層(P)、滲育層(W)、 澱積層(B)、澱積潛育層(Bg)及潛育層( G)。


耕作層淹水時水分飽和,呈半流泥糊狀或泥漿狀。


排水落乾後,呈包含有屑粒、碎塊的大塊狀結構,結構面見鏽斑雜有植物殘體;


犁底層較緊實,暗棕色的垂直結構發達,有銹紋和小鐵錳結核;


滲育層由於水分滲透,鐵質淋洗強烈,顏色較淡;


澱積層多呈棱塊狀結構,多銹紋、鏽斑和鐵錳結核;


澱積潛育層處在地下水變動範圍內,呈灰藍色,有較多的鏽斑和銹紋結構不明顯;


潛育層處於還原狀態,呈藍灰色結構。


水稻土類型】大致可分為淹育、瀦育及潛育等三種類型。


淹育型發育層段淺薄,屬初期發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見母土特性,如紅壤仍有紅色底層;


瀦育型發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結構;


潛育型屬由潛育土或沼澤土發育而成。


水稻土是中國很重要的農業土壤資源,應根據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充分利用。



(原編制:席承藩 黃榮金)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8 收起 理由
巨門 請注意先經過記事本編輯後再發表。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05:43 , Processed in 0.0810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